垂体深居在大脑底部,个头很小,像颗黄豆,却是全身内分泌腺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个,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控制着机体各种激素的分泌。过去认为垂体腺瘤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患者逐年增多,已成为排名第二位的神经系统肿瘤。现在核磁共振检测手段的普及,查出来的垂体瘤也越来越多了。
根据位置的不同,垂体瘤的症状很多样,可分为“非分泌型”和“分泌型”两类,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内分泌症状,如巨人症,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向心性肥胖等,还有一部分会有头疼、视力下降等现象。
医院副院长韩小弟解释说,王老先生的垂体瘤长在大脑鞍区,垂体瘤向上方生长可将鞍膈顶高或突破鞍膈向上压迫视神经交叉而产生视力、视野改变等。这也是为什么王老先生视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经韩小弟主任评估,认为尽早进行经鼻微创手术切除垂体瘤有希望恢复视力,当天入院各项检查合格后,于第二天韩主任主刀手术,术后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到眼科复查左眼视力恢复到0.8,重获光明。
提醒
并不是所有的垂体瘤都需要治疗的,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垂体瘤很小,而且也不会长大,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可以和垂体瘤和平相伴。这部分患者只要定期做磁共振观察,看看瘤体有没有长大,基本观察3~5年瘤体也没有长大的,那以后也不太会长大了。但有症状表现的垂体瘤,尤其是已经发生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应做到尽早确诊,积极治疗。
专家推荐专家简介现任北京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普华首席专家。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
国际知名的胶质瘤手术及其术后综合治疗专家,目前已成功治愈神经外科疾病上千例。被业内誉为“中国胶质瘤综合治疗第一人”。
年以特邀专家的身份赴澳大利亚墨尔本TheAlfred医院开展研究。年在美国堪萨斯州Wichita州立大学和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等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学的临床研究与博士后教学工作。年被美国旧金山市长中国办公室授予“促进中美交流杰出贡献奖”。
擅长治疗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脊膜瘤、脊髓肿瘤、神经鞘瘤、脑外伤、脑积水、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损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动脉瘤等神经外科疾病。
采用手术、靶向治疗、化疗、术后综合治疗等多种疗法,在综合治疗方法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胶质瘤的靶向治疗非常擅长,同时对胶质瘤术后综合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社会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JouranlofNeuroscienceResearch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员
澳大利亚墨尔本TheAlfred医院神经外科注册医师
美国堪萨斯州Wichit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博士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