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垂体瘤,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它是人体脑部高发肿瘤之一。实际上,垂体瘤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可怕,大部分垂体瘤都是良性的,恶性的极少,一般不会影响人的正常寿命。
垂体瘤对患者的危害表现垂体激素分泌紊乱和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压迫两个方面。
垂体瘤挤压周围组织结构时,大部分患者出现头痛,主要位于额头、眼眶后部和太阳穴部,程度轻重不同,间歇性发作;还有患者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的现象,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看东西不清楚,视野变窄,容易撞门框等症状,重者逐渐发展至失明。
而垂体瘤导致的常见激素紊乱有泌乳素和生长激素紊乱。女性泌乳素瘤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下脂肪增多等,男性则表现为乳腺增生、胡须稀少;生长激素增加时,青少年可出现生长过速,表现为巨人症,成人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如面容变丑、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毛发增多、色素沉着等。
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应该立即就诊,借助内分泌学和影像学的检查手段,以免贻误病情。
得了垂体瘤一定要做手术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说到肿瘤的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手术切除,但“见瘤就切”是目前垂体瘤治疗普遍存在的误区。临床上不乏一些患者根本不需要手术,我院内分泌科专家赵旭介绍指出,目前治疗垂体瘤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如患者只是轻度的垂体体积的增大,但是合并体内激素分泌的异常,这些患者一般可以先应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假如规范的用药之后患者的症状并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垂体瘤的体积比较大,对周围的脑组织颅骨和神经造成了压迫的症状,这些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
哪种类型的垂体瘤该采用哪种治疗手段应该由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患者是属于垂体瘤的初期,这些患者往往症状不是很严重,有可能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垂体比较饱满,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内激素分泌轻度的异常。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可能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就能控制患者的症状,可以对症的应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控制肿瘤生长的靶向药物治疗;二是针对肿瘤造成的正常垂体功能破坏,造成的垂体功能低下,给予的激素替代治疗。
对于靶向药物治疗是根据不同垂体腺瘤的种类,比如泌乳素型的给予溴隐亭、卡麦角林等药物治疗;生长激素型,给予生长抑素的治疗;ACTH腺瘤给予帕瑞肽相关生长抑素治疗,对于各种类型尤其是大腺瘤造成的垂体功能低下,给予激素的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会根据垂体受损细胞产生的激素类型给予替代。
比如造成ACTH细胞分泌的异常,通常情况下会给替代糖皮质激素。
如果造成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功能损伤,会给予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对于性腺轴功能的损伤,通常会给予性激素的替代。
比如泌乳素瘤,应首选药物治疗,而首选药物即甲磺酸溴隐亭。药物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很多患者可以恢复内分泌功能。若药物治疗无效、副作用大、或者手术可以将瘤体切除干净的才考虑手术。
如果患者出现了高泌乳素血症,这些患者没有禁忌症的话,可以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应用的比较多的是溴隐亭,通过应用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的泌乳素会降至正常,肿瘤的体积也会缩小,但是这些患者需要长期的服药。如果出现了枝端肥大症,这些患者可能会应用奥曲肽。
总之,手术、药物、放疗各自有适应范围,应合理选择或合理联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