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民的医疗保健中心。
您对我一分信赖,我给您十分关爱。
急救99
健康服务
预约挂号
核心提示:他是一位看起来就很温暖的医生,总是面带微笑地和患者沟通和讲解;他从医18年,从原来的家人让其学医,到现在深深热爱医生这一职业,再到现在成为神经外科优秀主任,一步一个脚印;他总是说,神经外科医生,是考研心智、体能、力量的职业,职业使然,要不断挑战生老病死规律以及技术局限,追问生命的极限;他就是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邢振义。
追问着:一个手术成功拆除两枚“不定时炸弹”4月5日,患者张女士晚上在跳广场舞时,突然剧烈头痛,不能忍受,经过急诊来到医院神经外一科就医。
经过做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就是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患者随手有生命危险。”邢振义说,动脉瘤随时可能再破裂出血,如果再次破裂,后果会很严重。
邢振义介绍,同时做双侧动脉瘤的手术,医院几乎没有开展过。“因为单侧的动脉瘤手术难度就很大,更何况双侧的了,这属于神经外科难度系数四级(最高级别)的手术。”
手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从而获得了新生。
4月21日,邢振义介绍,颅内动脉瘤被行业内部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瞬间致人昏迷,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越早手术越好。
年邢振义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已经18年了。
从实习医生到住院总医师,再到科副主任,到现在的科主任,作为神经外科的医生,郉振义比其他人更深刻懂得血管的重要性。
血管破裂,小创口就可能让患者在数分钟内失血死亡;主动脉瘤破裂更是人体脑部的“不定时炸弹”,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病人死亡率高达50%——80%,郉振义从医18年,因为懂得患者最需要什么,所以坚持创新研究,坚持不断创新手术、实现新突破,一步步追问生命的极限。
坚信着:医者仁心医生的时间都是患者的
神经像一条条光纤,遍布人体的全身,它的存在让人有了肉体上的直觉,更重要的是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当它发生病变,意味着人体的主导系统受到了破坏,人体将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乡人,郉振义当年报考医学专业是家人的要求。“我父亲觉得医者仁心、受人尊敬,做得事情更有意义,于是就鼓励我学医。”郉振义说。
经过五年如饥似渴的学习,年郉振义以优异的成绩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医院。
“如果说报考前还不是很明确医生概念,但在五年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深深喜欢上了医生这一职业。”郉振义说,医院大门的那天起,他就告诉自己,医生的时间都是患者的,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从开始有手机的那天起,郉振义的手机都是24小时保持开机。被问道平时有没有娱乐时?郉振义可劲想了想,然后回答,这个真没有。
“神经外科相比其他科室急诊多、重症多、发病急、凶险,随时可能有患者来,经常半夜凌晨要赶来做手术。”郉振义介绍,医院的时候自己走过来,但下一秒患者就可能昏迷了。这就需要医生争分夺秒的手术,不能有任何一丝犹豫。
郉振义晚上从来不敢去喝酒、唱歌之类比较放得开的活动,即使去散步也要带着手机,因为手机不在身边,医院会有事情找自己。
忙到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记者很好奇。
郉振义说,一年天几乎每天都要去查房,一周7天,除了5天半正常上班,还有周末的值班,不值班的时候,就是有学术会要参加了。“其实对我来说,学术会是一周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常称之为‘休息时间’。”
而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4台手术,前后加起来需要十个小时,也就意味着邢振义一整天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所以网上有照片,医生下了手术,直接躺在手术上地上睡着了,真的一点儿不夸张。”郉振义说,很多时候,他一下手术,真的就要虚脱了,但更多时候,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围着自己不停的询问病情。
面对患者,郉振义永远是微笑着的。
郉振义说,医生就是为患者服务的,医生的时间都是患者的。而在治好了一个个患者,将一个个危重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从而得到病人和社会的认可,这就是作为医生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刻。“而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职业都不能相比的,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医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挑战着:率先开展多项手术勇攀医学高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都是持针走线,但缝合血管不是绣花,容不得慢慢来,一毫米的血管出血就可能在几分钟内要人性命。因此,血管外科手术不以时间长为优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快速、精准地结束“战斗”。
日前,郉振义科室接收一位大出血的7旬患者。“老人被送来时出血量特别大,几乎要休克了,家人都没有抱太大希望。”郉振义说,这个时候就需要快速手术,晚一分钟,可能就会要了老人的命。
扩容,配血,准备有关器械及人工血管,检测结果发现老人竟然是双侧动脉瘤,郉振义丝毫没有犹豫,采取从单侧进入,直接夹闭双侧动脉瘤的手术。“战斗”迅速快捷而又效果出奇的好。术后老人很快就醒了,而且效果也特别好。
这项手术,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作为神经外一科主任,郉振义带领着科室不断挑战,率先在豫北地区开展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该手术和之前相比,只需从一个鼻孔进入就可以把颅内的肿瘤切除,属于微创,恢复快,也不用拆线。有的患者,手术第二天就效果明显。尤其对于因为垂体瘤影响视力的,第二天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年率先开展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手术,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郉振义擅长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对急重症动脉瘤破裂出血抢救有丰富经验。对重型颅脑损伤、多发复杂外伤、脑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救治经验丰富。
衡量一位医生、一个团队优秀与否的标尺除了精准,还有快速,要在最短时间内止血、疏通血管,抢在死神面前挽救病人生命。而郉振义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一支永远处在战时状态的“部队”,他们的战场就在毫厘之间,转瞬之间。
郉振义带领自己的团队,勇攀着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为更多的患者减轻着疼痛。他说,这就是自己作为医生最大的收获。
坚守着:只有学得更多才能救更多患者
血管是人体“大厦”最基础的系统,一个米粒大小的伤口就有可能让患者在数分钟内失血而亡,因此留给外科医生的时间永远是以分秒计算的。
“只有自己学习得更多,懂得更多,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更多,才有可能帮助更多的人。”邢振义说,不论任何形式的学习,只要有机会有时间,他就会给自己和团队创造提升的可能。
作为科室主任,郉振义也很注重科室人才的培养。每周都会固定时间,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聚在一起“碰头”,科室的成员互相讲解,教学相长。
书海泛舟,电脑冲浪,显微镜下操刀,观看其他医生手术视频,倾听来自国内外最先进的医疗理念,甚至病床之侧的巡诊,郉振义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不放过。
郉振义的手机里大部分是医学方面的软件、视频。科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