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种类繁多,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掌握各肿瘤的鉴别诊断因此变得十分重要。从今天开始,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要点。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及内分泌改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是诊断垂体瘤的间接征象。
2、鞍上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患者有视力下降、偏盲、视盘萎缩而无内分泌功能改变及下视丘损害症状。肿瘤一般源于鞍结节、鞍隔或鞍旁。冠状位扫描肿瘤不源于鞍内,蝶鞍不扩大;CT示脑膜瘤伴有骨质增生,钙化略多,囊变少。MRI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可见正常垂体。CT及MRI强化程度高。CAG眼动脉供血,有肿瘤血管。
3、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轻,常有尿崩、身体发育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内分泌改变,可发生在鞍上或鞍内。CT示病灶大部分为低密度区,与脑脊液相仿或略高,提示囊变,囊壁相对较薄,伴有或不伴实质部分,半数以上可见钙化,囊壁钙化呈蛋壳状,实质部分为块状或点状,增强后未钙化部分及实质部分可增强。MRI示囊变部分T1为高信号或含高低信号,而垂体瘤囊变为低信号。
4、异位松果体瘤(生殖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及长期唯一症状,蝶鞍形态大多正常。CT示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内有散在钙化点,增强后均匀强化。MRI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有时在术前与垂体瘤很难鉴别。
5、星形细胞瘤:多源于视交叉、垂体柄或第三脑室前部,冠状位可见其来源于鞍上,CT示病灶密度不均匀,以略低密度为主,间有等密度区,可伴有少许点状钙化,增强后强化程度低于垂体瘤。
6、表皮样囊肿(胆脂瘤):位于鞍上或鞍旁,CT示水样密度,CT值可低至-20Hu以下。囊壁可钙化。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脑脊液,增强后肿瘤内容物和包膜均不强化。
7、蛛网膜囊肿:先天性多见,位于鞍上或鞍旁,CT密度、MRI信号均与脑脊液相似,囊壁如能显示,也极薄且不强化,邻近脑组织有受压表现,局部颅骨变薄、膨隆。
8、动脉瘤:CT见鞍上或鞍旁边缘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MRI有流空现象,伴血栓形成和瘤腔内有涡流存在时信号强度复杂。如疑有动脉瘤,应行DSA检查以定性。
小编有话说上文讲述了常见鞍区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大家掌握了吗?
小编个人,欢迎添加好友与我交流。
采编整理:放射科那点事儿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分享给你的同事或朋友吧!你小小的一个举动不仅传播了医学知识,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身边更多的朋友了解放射科那点事儿。本为新浪微博
放射科那点事儿官方,我们在此推送影像诊断,典型病例学习,影像检查技术,辐射防护知识,趣味影像图片等医学影像学相关内容,专业的公众平台期待你的!长按上方的,然后选择“识别图中“即可一键。没法按?扫一扫照样可以找到我们。
放射科那点事儿
公告声明:放射科那点事儿致力于打造一个医学影像学交流学习分享平台。本所有注明“来源:放射科那点事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放射科那点事儿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放射科那点事儿()”。本所有转载的文章系出于学习交流之目的,且尽最大可能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处理。如有需求、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投稿荐稿:xraystory.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