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地空导弹八团历程
——与基地一起成长
作者:陈茂琦
曾任青海基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24营参谋长、八团技术处主任、副团职教员
上篇
为了守护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年12月25日,空军地空导弹第八团成立。随着我国大气和地下核试完成,青海核研制基地撤销,导弹八团年5月撤并。中国核武器自身的威慑,和地空导弹的守护,成功地阻止美、苏对我国核打击企图,保卫了核基地的安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年导弹八团战友聚会青海,寻根30年前八团军营遗址。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回忆峥嵘岁月,遙想战地悲欢。人生最精华的青春,贡献给祖国的两弹事业,不少战友流下眼泪。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以导弹八团经历见证者,写一篇回忆文章,寄托绵绵怀念之情。
01
地空导弹守护中国核试历史背景
(一)两弹事业起歩与发展
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历史中,两弹试验30年只是一段创业史。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60年的历史中,八团保卫核研制基地18年也只是短暂的时隙。导弹八团简短平凡故事,只有放到国史、军史、两弹史的历史背景中去纵观定位,放到被保护对象的重要地位去认识,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重要意义。
年,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提出“两弹为主,导弹 ”的战略方针。年国防部成立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五院),钱学森和刘亚楼先后任院长。年夏,二机部成立核武器局和核武研究院(九院),李觉为院长。年10月中苏签署《国防新技朮协定》。
年5月,中央批准建设青海“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并部署全国核工业四厂三矿同步建设。同年我国接收苏援地地P-2,岸舰C-2,地空C-75,空空C-5M四种导弹,我国代号分别为,,,。空军利用援助的五套萨姆-2兵器,除一套仿制外,组建了三个导弹营和一个试验营。中国两弹事业开始起歩。
年苏联停运原子弹模型,年全面撕毀协定。中国两弹事业从受援到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年初核九院西迁青海基地,攻破难关,于年成功爆炸 颗原子弹,于年成功爆炸了 颗氢弹。为及时了解中国两弾试验进展情况,美蒋派遣U-2高空间谍飞机频繁深入我西北地区侦察。
(二)美制U-2高空间谍飞机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依靠新概念和新科技,年研制出U-2战略侦察机,从事地面间谍难以达到的高空间谍活动。其特点:一是飞得高,U-2可达米。二是续航时间长,可达8小时。靠滑翔可增一倍航程。三是有先进光学和电子侦察设备。年美蒋合作训练U-2飞行员,成立台湾桃园34中队。始终保持2架6员,随失随补。年1月开始窜入我大陆纵深侦察。
美国U-2高空侦察机
(三)中国核试与反侦察高潮
年,我国 颗原子弹试爆开始倒计时。数十万建设和科技大军进军大西北核基地与工厂。年秋,美国总统肯尼迪惊呼:“20世纪60年代 的事,莫过于中国爆炸原子弹!”年和年,中国如期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应该说,-年这五年,是中国核试验的高潮,也是美蒋派遣U-2进入大陆疯狂侦察的高潮,更是我地空导弹击落U-2战果累累的高峰。
年U-2被我二营击落后,美国为其加装探测制导雷达频率的12系统。我地空导弹部队以近快战法和照射天线破解,分别于,,年三次击落U-2。此后美又加装13系统,为角度欺骗电子干扰。年我军总结经验教训,以28号电路反掉干扰再次击落U-2。此后U-2停止对我大陆纵深侦察活动。
被击落的U-2高空侦察机残骸
02
地空导弹八团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
(一)年美国“外科手术”
年U-2连续三次突破我地空导弹防线,美国中情局将获得我海晏基地,兰州铀同位素分离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等地照片资料,报告给肯尼迪总统。尼与中情局讨论,能否以”外科手朮”方式,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当年9月蒋经国访美,肯尼迪问他:是否有这种可能性,即派出~人的突击队,到中国包头这样的地方,而飞机不被击落?蒋回答:只要美国提供运输和技术支持,这样的计划是可行的。
年11月1日,美蒋U-2在我国上饶被击落。让美国感到,派飞机来大陆”外科手术”,难逃机毁人亡下场。11月13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继任总统约翰逊不再提”外科手术”。
(二)年苏联“定点切除”
.3.2,中苏边境珍宝岛事件(战役)爆发,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在我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并部署了核武器。苏联勃列日湼夫扬言要“先发制人”,对中国的核设施和中国领导人“定点清除”。苏联大使三次向美国通报此事。你唱罢来我登场,这是继美国“外科手术”危机后的又一次重大危机。
毛主席高瞻远瞩,从三个方面化解此次核危机。
一是从外交方面,利用年9月11日苏联总理柯西金,参加越南胡志明主席葬礼回经北京时机,周恩来总理坦率告知: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将会是一场全面的战争。
二是毛主席决定在北京天安门照常进行20周年国庆活动。9月29日,中国在西部上空成功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以中国的核威慑,对抗美苏的核讹诈。
三是加強我国三北国防力量,尤其要加强西北地区保卫核基地的防空力量。
(三)年地空导弹八团成立
在国家危难之际,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年12月25日,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地空导弹)独立第八团,在兰州举行成立仪式。首任主官:团长刘久祥,政委王俊彬,副团长李连贵,副政委陈贵堂,参谋长张忠学,政治处主任贾景海。
两日后团主要领导即赴青海海晏县城驻地,组建新团部。独立八团为副师建制,下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技朮处四个部门。各个部门下面又分设指挥连、汽车连、卫生队、俢理所、雷达站、教导队、农场等直属分队。八团下辖地空导弹十二营和二十四营,作战任务是保卫核基地空中安全。
青海核基地正式名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对外称厂。她位于海晏县金银滩盆地,四面环山,易于隐蔽。军事禁区面积平方公里。在青海省行政区划序列称“青海矿区”,省政府驻矿区办事处相当于地专级行署。矿办下设公、检、法和工商管理、银行、商业局等机构。生产厂集中区称甲区,在县城上游10公里处,设有十八厂区。核基地生活区称十八厂区甲区和十八厂区乙区,其中乙区设在县城南侧,有30多栋三层红砖楼房,另有配套中小学、商店、银行、医院等设施。甲、乙区有公路、铁路相连,职工上下班有通勤列车接送。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乙区30多栋红砖楼蔚为壮观,大为三角城添光增彩。导弹八团新团部设在乙区腾出的住宅和办公楼,司令部及作战指挥所就设在学校一隅。
03
高原扎根能吃苦的八团
“海晏”寓意,海不扬波,天下太平。西汉平帝时在环青海湖设立西海郡及五县,郡治龙夷城,即今海晏县三角城。《西游记》中四海龙王,西海龙王敖闰排第三位,西海白龙马是唐僧代歩的标配。上世纪三十年代王若宾一首《在那遙远的地方》,使海晏县金银滩成为人们想往的地方。这里夏草如茵,蘩花似锦。秋野茫茫,草黄絮白,人称金银滩,令人留恋。然而这里毕竟是青藏高原,海拔0多米,高寒缺氧。要在高原防空作战,先要适应高原恶劣环境。俗话说稳扎稳打,能吃苦才能扎根,能扎根才能打仗。
(一)八团两营思想状况分析
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地空导弹)独立第十二营,年3月由沈阳空军组建于辽宁开原。一年后接装打靶,进驻青海湖东岸克土码头,担负早期基地防空作战任务。从条件优越的东北平原,换防到空气稀薄的青海高原,思想波动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部队很快恢复稳定。一是沈阳军区的部队,兵源大部北方籍,能够适应严寒气侯。二是12营组成来源为高射炮和雷达部队,多数参加过 ,具有较強的野战生存能力,吃苦是部队的本色。三是12营组建于文革之初,部队思想稳定,作风扎实。四是12营从组建、驻训、接装、打靶、进驻,到营房建设等各个环节銜接连贯,时间紧凑,中间很少波动。
由于以上原因,在年底八团成立时,12营指战员思想早已稳定下来。尤其是后来 赵紫阳、胡耀邦来营看望全营官兵,使大家牢固树立了使命神圣,吃苦光荣的信念。直到年12营撤销解散,大家仍以受此礼遇而引以为豪。
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地空导弹)独立第24营,年7月由南京空军组建于浙江杭州岘桥,人员多从生活稳定、条件优越的雷达5团,导弹9营和机场通讯分队抽调。24营开赴山丹接装经南京时,南空袁副司令亲口许诺,接装回来将部署在浦口,保卫新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当24营.11底进驻青海门源县永安古城时,盼回南方的梦想落空,南北悬殊,全营思想情绪一落千丈。早晨不出操了,营房没了歌声,每日兵器功能检查也草草了事。
究其原因:
一是南京空军许诺没能兑现,情绪低落。南方籍官兵不适北方高寒气侯,水土不服。
二是习惯吃大米,供应难以保证。且米饭饅头夾生,肉食蔬菜供应困难,人员消痩。
三是24营组建于文革“三忠于四无限”高峰时期,部队受空五军政委陈励云极左思想影响,作风不实,好高骛远,思想浮夸。
四是组建接装过程,正值文革武斗夺权混乱时期。红二兵器产出迟缓,24营在三基地接装等待两年,接装后又在靶场等待去向三个月。
五是驻防阵地一选、再选、三选,到年才住上自已动手俢建的土坯营房。衔接不顺,如同火车晚点,一步赶不上,歩步赶不上。
(二)思想稳定才能吃苦
八团成立伊始,当务之急是解决24营官兵思想稳定问题。政委王俊彬和团长刘久祥分别长期蹲住24营。在两年时间里,分别从领导,骨干,士兵三个层面出发,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培养新血液,更换新主官,稳定技术骨干。使24营逐步形成能吃苦扎根,能胜任打仗的部队。
一是培养新血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稳定营盘的思想教育先从士兵做起。年底,24营接收山东胶南和陝西大荔新兵百余人,占全营士兵编制的半数。新战士入伍,思想如同白纸,好画美好图画。先搞忆苦思甜和爱国爱岗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再行严格管理,锤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风。继而开展卫核使命教育,使战士深感守卫核基地使命神圣,为使命吃苦光荣。新战士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不少人半年入党,一年成为连队骨干,三年提干,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和新鲜血液。他们不但提升了部队的精神面貌,而且带动和影响了部队的整体素质。
二是更换主官。过去一句格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4营主要领导软弱乏能,连队主官抵触情绪较大。为此八团报兰空批准,对24营营连主官进行大更换。新任主官:营长李渥然,政委肖士元。副政委夏金定,参谋长钟灵山。一连长李光辉,二连长狄怀春,三连长李群刚,四连长陈农印。从调换整体看,八团主官团长霍贵祯,政委王俊彬,政治处主任贾景海,来自兰空“娇子”导弹18营。24营领导班子多由扎根西北的兰空15营等兄弟营选调,连队新主官则从思想稳定的12营选调。24营营连领导的更换,为部队思想稳定、扎根高原,织就了框架。
三是稳定技朮骨干。地空导弹部队是操作高端技朮兵器的战斗群体,因此高学历技术干部,是支撑部队的骨干和砥柱。如制导连编制64人,干部占32人,其中技术干部24人,这在其他部队较少见。部队的稳定和扎根,少不了这占半壁的“臭老九”。
由于受空五军文革极左思想影响,各连政治指导员左得出奇。对分来当技师的大学生,改造改造再改造,想入党比豋天还难。一连政指洪盛友常挂在嘴边的话:“新兵帮厨做好事,那是朴素的阶级觉悟,半年就能入党。知识分子思想复杂,做好事还不是为了入党?想入党,门都沒有!”。各连军事主官更新后,据理力争,使许多政工干部认识到,技朮干部是导弹部队的主力军,离开他们导弹打不了仗。此后卡在门外多年的臭老九陆续入党,我也位列其中,于年6月成为中共正式党员。这不仅壮大了连队党员队伍,而且为维护部队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三)生活稳定才能扎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句革命口号:“先工作,后生活”。当时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更有许多不科学的成份。试想,在高寒条件下,沒有稳定的生活补给,沒有安全的居所,你所干的事业是难以持久的。永安城的马厩,泉吉的半地下钢架房,青海湖农场的帳棚,你能坚持多久?12和24两营自从建设了 性阵地和固定营房后,部队才算安定下来。虽然营房简陋,但阳面窗户,阴面走廊,煤炉在外,火墻两暖的设计,既保暖,又安全。总算有了扎根立锥之地。
永安古城遗址
驻高原部队的伙食补助有所提高。在低标准配给年代,稳定的生活不全凭伙食标准高低,而取决于稳定充足的供应渠道。好在八团属于驻厂部队,生活供应在矿区商业局特批 。这比驻山丹县时供应要好得多。矿区商业局长由国家商业部调任,基地粮油肉副食蔬菜供应相对充足。这要感谢全国人民勒紧裤带支援基地造原子弹。部队伙食逐渐改变了过去常靠发罐头、麦乳晶过日子的窘境。
在改进欢事用具方面,上级为部队配备大口径高压锅,不用再吃夹生米饭和粘馒头。配备了压面条机,豆浆机,可以变换口味。请专家攺进炉灶,随时封火开火,保证不误饭。还在矿区找到几个大号水箱装到厨房,水车从泉吉河拉水回来,为水箱充满水,使锅灶旁有了自流水。
为提高饭菜质量,陆续派出炊事员到西宁各大宾馆学习烹炒和面点技术。不少连队伙食做到中晩四菜一汤,每周不重样,周末有红烧肉。部队在阵地旁开地种菜,海拔多米,种些罗卜、油菜、窝笋还可以。各连队开展养猪比赛,有的饲养员一天喂六顿热食,猪平均每天长肉一斤,被评奖立三等功。
为了增加收入攺善伙食,12营以周边草场养马,利用闲置暖房养鸡。24营用羽毛球网下河捕鱼,一次可捞三、四千斤。回来开膛晒干,秋冬在炉火上烤得滋滋冒油,成为当地湟鱼三大名吃之一:干板湟鱼。另两种是农场鱼丸子、鱼豆腐。要抓住人心,先要抓住人胃。部队里伙食好了,人心就稳了。
(四)体质健康才能长久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体健康显得有些脆弱。全团居住条件的改善,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部队伙食的攺善,是人体健康的保障。除此外,八团还注重人体防寒保暖,高原疾病防护,和人体体质的锻炼。
在高原地区防寒,每人加发2斤棉网套,标配4皮,即皮帽子,皮大衣,皮手套,皮大头鞋,及毛毡床垫、站岗毡靴。空军还加发用回收飞行员旧皮夹克改制的皮背心,用回收旧皮大衣改制的皮褥子。高原特配6皮,是暖心的6皮,也是显示高原当兵的特殊性和守护核基地的骄傲资本。
高原最易发生的疾病是一号病鼠疫,二号病牛羊口蹄疫,肝炎,高原反应症等。鼠疫是野生早獭携带传染病,青海回人喜欢其皮毛,也喜食其肥嫩之肉,虽屡禁不止。14世纪中叶欧洲鼠疫死亡2万人,占全欧1/3。偶蹄目牲畜口蹄疫一旦发生,草原到处可见倒地腐烂的牛羊。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察曾发生过多次疫情,道路被封锁,部队半个多月得不到补给,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因而也促成平时要有一月存粮的习惯。高原反应因人而异,在新兵中较为明显。一旦发现严重反应,立医院救治,仍有一名新兵沒能救活。至于肝炎,24营驻泉吉阵地时一度发生30多人突患肝炎。肝炎风刮得人人自危,人心大乱。八团报请兰空派专家来考察,釆取全面普查,重点治疗,治理环境,清洁营区,水车取水泉水处消毒等措施,使肝炎风渐渐平息。但是三连司务长马景球终因肝腹水不治而逝。
高原缺氧,不能做剧烈活动。但警报拉响,谁不往阵地急速奔跑?长期在高原生活、打仗,还需坚持锻炼身体。为了加强体育锻练,部队专门从西安购买了鞍马,跳箱,并开展广泛的排球比赛活动。虽也俢建了水泥篮球场,但因活动量大,难以广泛开展起来。军营早操喊声阵阵,饭前列队歌声嘹亮,午后兵器检查机器轰鸣,军事演习警报嘶鸣。部队里充满了朝朝生气。
下篇
04
协同联防能打仗的八团
(一)反轰炸是八团主要作战形式
年苏联针对我西北地区核设施部署了核武器,为什么却并未发动核打击?毛主席说,原子弹是纸老虎,是指它巨大的物质破坏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威慑作用。真正的核大战将造成地球毀灭,美苏两霸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核战争。
美帝国主义在最困难的朝鲜和越南战场,也不敢使用核武器。即使妄图对中国包头“外科手术”,也不过用飞机偷运三、五百人的突击队而已。所以苏联不愿意打中苏全面战争,也不敢使用核武器,而是希望仿效美国在越南战场使用B-52轰炸机,对目标进行“地毯式”轰炸,以达到“定点清除”目的。
由此判断,苏联对我西北核设施的突然袭击方式,是多方向、多批次的中小规模突袭轰炸。此时苏军图-4“公牛”、图-16“獾”轰炸机已退役,后来的图-26逆火、图白天鹅尙未问世。当时图-22B“眼罩”、图-95“熊”轰炸机是其主要作战机型。图-22B于年服役,是苏联 款超音速轰炸机,载弹9吨和一枚巡航导弹。自由落体投炸弹或核弹。优势在速度1.5马赫,但性能不太可靠。且加满油和挂导弹后,根本无法超音速突防,更难规避敌机和导弹拦截,所以只是少量装备部队。
而苏军主打的是图-95熊式远程战略轰炸机。它于年服役,4台螺旋桨发动机,时速可达到公里以上。可载弹15~25吨,和一枚大型AS-3空地导弹,核子弹头威力20万吨当量。俄国人说,图-95轰炸机改进型将服役至年。
苏联图-95轰炸机
自年9月8日导弹14营击落美蒋高空间谍飞机后,台湾停止派U-2进入大陆纵深侦察。此后我地空导弹部队前出海岛追击,吓得连沿海也不敢靠近了。之后,我地空导弹作战对象也从机动设伏反侦察,转换为据守要地反轰炸了。中央军委为此发文件,把首都定为特级防卫目标,各大省会城市和要地,定为1~3级防卫目标。
针对苏联突袭多釆用自由落体投弹,和发射少量空地导弹的轰炸方式,及美军在越南战场B-52进行地毯轰炸方式,我国釆用针锋相对的反轰炸模式和兵力部署。如果苏军从后贝加尔军区起飞进入我国北境,突袭我河西走廊,则酒泉,兰州一线航空兵可提前拦截,导弹五团(驻兰州)率河西走廊三个导弹营,协同高炮14师(驻河口)进行空中防御。如果苏军从阿拉木图军区起飞,或美军从台湾、泰国起飞,攻击或侦察我青海海晏核基地,需在青海湖地标校正航线,则由驻基地导弹八团和高炮一师负责防御。
(二)防御西、南方是八团部署重点
营是导弹部队最基本的火力单位。执行好保卫核基地任务,选好导弹营阵地是首要条件。导弹12营驻青海湖畔克土码头,与铁路相连。海军鱼雷从内地运到克土码头,用船输送到湖对岸海鹰机械厂进行试验。
年底,空军地空导弹三营在克土进行加装照射天线导弹打靶试验,为半月后导弹一营在包头击落U-2创造了条件。12营阵地距基地直线22公里,是空军根据当时轰炸技朮条件,精选阻击美苏轰炸的 位置。所以一经选定,立即开工建设 阵地和固定营房。
导弹24营阵地则沒有那么幸运。年底,仓促选定门源县永安古城,在基地以北直线90公里。如果北方敌机来犯,途经河西走廊固若金汤的防御,再来青海轰炸,机会应很渺茫。少有战机的阵地只存在一年。一年后阵地搬迁刚察县泉吉沟,在青海湖西侧,距基地直线公里,距12营直线距离90多公里。
虽然对于西方来青海湖之敌可以首当其冲,但敌机若以海心山为地标,从两营作战半径30公里之间隙穿过,岂不殆误战机?为此24营阵地一年半后再搬迁到海湖农场阵地。这里距12营直线60公里,两营火力銜接,横向正面防御可扩大到公里,向西防御纵深也连续接力。阵地距县城和海湖农场较近,军民联系人脉不断,生活供应和医疗条件较好,从此确定为 阵地。
导弹八团团部,初设在海晏县城,后搬迁至基地南侧温多口。对于南12营北24营,团部居中方便指挥。后来24营搬泉吉,再搬农场,还架设了军用专线。而团部也搬到哈尔盖火车站,东12营西24营,团部仍居中,指挥顺畅。
(三)构建立体协同防御网
我国自制红旗二号地对空导弹兵器作战高度0.3~2.7万米,杀伤斜距32公里。三发杀伤概率为95%。我地空导弹作战过程:红二兵器通过平时定期维护检查,将兵器参数调到 。导弹部件也在平时定期维护检查中,调整好无线电控制、自动驾驶仪、电子引信等参数。一级火箭装填火药柱和二级火箭加注氧化剂、燃料等。一旦战斗需要立即装填到导弹发射架上。营指所根据兰空远方情报电码,在远方标图板上,按九九方格标出敌航线。近距则由营目标指示雷达探测。
红旗二号兵器功能原理示意图
公里制导雷达开天线,进入60公里转档进入自动跟踪。营长从营指挥所进入制导站显示车。此时发射架及导弹接电准备,制导雷达与发射架同步转动俯仰。目标进入40公里,截径在22公里以内,营长根据射击标图员报出数据发出发射口令。导弹发射后3秒一级火箭脱落,二级火箭2.1公里受控,接受K-1、K-2指令控制两组舵面自动飞向目标。距目标米时K-3指令打开无线电引信保险待发。一般情况 发穿越,第二发遭遇爆炸,目标坠落,第三发转弯过急折断。导弹发射45秒无效自毀。整个战斗不超过50秒。
原驻基地高炮13师,主装备59式57毫米高射炮,有效射高0米。后换防高炮1师,主装备59式mm自动高射炮,配指挥仪和炮瞄雷达,可射击1.2万米以下空中目标。一个地空导弹团配合一个高炮师的部署,形成高中低空协同的立体防御网,从而保证了核基地的空中安全。
敌机从西方阿拉木图方向来犯,西北酒泉机场,西部格尔木机场,西南共和机场,以及刚察公路跑道野战机场,都能为航空兵拦截派上用场。如果敌机在我核基地空降三、五百人,则地面警卫团到了大显身手的时侯。如果苏军攻占我西北某地,就象毛主席所说:“我主张让出一块地方(酒泉),让他有来无回”,一定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四)宁夏同心驻训协同演练
年5月,地空导弹八团组成前线指挥所,率领五团18营,成指21营,本团24营进驻宁夏同心县喊叫水公社,在轰炸机投弹靶场附近驻训演练一个月,为检验防御敌机轰炸效果做出了答卷。主要成果:
一是熟练地从雷达上跟踪真真切切的轰炸机信号,从进入、投弹到离开全过程。每天周而复始,使轰炸机和导弹部队双方,都得到长足、逼真训练。
二是按照兰空或前指编制苏军突袭演习计划,实行多方向、多批次防御。前指指挥八团团长李渥然,18营营长张培端及参谋长戴鸿生,21营朱营长,24营长蒋世业、教导员李高彦及参谋长李光辉,在演习中发挥灵活机动的指挥才能,多方向协同配合,多批次连续射击,或三发沉着御敌,或酌情单发应对,取得了骄人成绩。
三是兵器撤收架设演练。为了选点设伏,为防止敌人吃亏后回头报复,部队必须快速转移阵地。一个月内三个营进行多次兵器撤收架设演习。撤、架时间均达到2个小时以内。
四是喊叫水公社是回族村镇,前指教育部队尊重当地民俗习惯。各营适时为村小学捐助学习用具,指战员主动为房东担水、打扫院落,再现了当年子弟兵与老百姓的鱼水关係,凸显了人民战争的天罗地网。同心驻训,是地空导弹反轰炸的一个缩影。
(五)超越红二兵器环境极限
红二兵器出厂时规定技术条件,风力不大于20米/秒(8级风),温度不低于-30度,海拔(气压)不高于米。而在青海高原,这些条件都超过了。我们发现,电子管在极寒冷时参数会有变化,精密线绕电阻会因冷缩而断开。为此部队不断总结,完善高原维护检查制度。主要经验:
一是坚持兵器先开机半小时加温,然后再检查参数。这时兵器稳定,参数接近战时。
二加强兵器静电维护,查看重要元器件。注意抽查重点组合电子管参数,对接近临介值的管子及时更换。
三是静电测量各组合电路重要节点对地电阻值,建立长期档案,发现异常及时排除。
四是健全高原条件下兵器周、月定期维护检查内容延伸,和时间统筹,努力使红二兵器在高原条件下,照样能打胜仗。
(六)反干扰与近快战术训练
U-2高空间谍飞机与我地空导弹部队针锋相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敌方机动规避,我方近快战法。敌方增加12系统,我方加装照射天线。敌方加装13系统角度欺骗电子干扰,我方采用28号电路“刀”切干扰。敌方还想低空突防,我方又改进消除地面杂波,可消灭低空0~0米来犯敌机。为熟练掌握近快战法、低空战法、反电子干扰等,八团坚持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训练和摸拟演习。
七十年代,讲究毛主席著作天天读、军事技术天天练。地空导弹部队的天天练,完全不同于陆军。而是坐在小马扎上,床上铺开技术书籍或兵器线路图。学习电工基础、无线电原理、脉冲技术、兵器原理,背记维护检查条文。从而了解理论知识,掌握兵器线路原理,熟悉兵器操作技能。一旦兵器出现异常,能夠迅速排除故障。战士反映,在地空导弹部队当兵,就象在学校里学习。八团每年选一批 操纵员送空军导弹学院深造,两年回来都成为技术熟练的干部。
05
拥政爱民筑长城的八团
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他来自老百姓,热爱老百姓。军队保家卫国,保卫的是人民 利益。军队每到一处,总是和当地群众及政府搞好关系,军爱民,民拥军,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新篇章。
12营是最早(年)驻矿区的导弹部队。两年后八团组建时,从12营选调不少干部。戏传团部“四大名人”:甄(仁瑞)股长,贾(景海)主任,兰(秀杰)参谋,夏(纯清)干事。这些干部凭借与矿区各部门熟识的关系,帮助联系房屋安置、物资供应等。就连出入矿区证件尚未办理时,他们自告奋勇地说,让我领着去,我就是通行证!年12月27日,为营救漂浮在湖冰上捕鱼的39位农民,12营副营长宋泽芳随卡车陷落湖中,壮烈牺牲。烈士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24营驻地距刚察县城5公里,距青海湖农场10多公里。营领导与刚察县党书记、海湖农场(县级)华书记、三角城种羊场(县级)场长等,关系密切。营里普通干部、战士,也在当地认了不少乡亲,交了不少朋友。营里派人帮刚察县测量海心山地图,把节省的猪肉、医院,为病员改善伙食。
中央民族歌舞团来24营专场演出,特请各单位领导来前排观看。县里对24营也十分照顾:铺到县城的柏油路,县里特别延长到24营门口。24营俢建家属院,县邮电局无偿让出自己土地。24营水车每天可免费到种羊场拉水。县电影站站长王在,承诺每周为营里免费提供一次拷贝。县民贸公司也经常为营里供应紧缺物资和票证。
地空导弹八团团部一开始驻扎在县城,作战演习与高炮师协同,生活与县城居民同歩,拥政拥军活动与矿区广泛开展。后来搬到哈尓盖火車站,与哈尔盖乡,甘子河乡,塘渠农场,和哈尔盖火车站都建立了良好的关係。刚察县的桑书记常到团部做客,并主动为八团志願兵农村配偶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哈尔盖乡和甘子河乡为团部提供物美价廉的牛羊肉,和加工毛毯所需藏系羊毛。
每年春节,团部与矿区领导,及附近单位慰问活动不断。为了矿区万名职工高原防寒保暖,八团利用部队执行任务军列,装载20万斤羊毛,运抵兰州三毛厂。绕过青海禁运羊毛出省规定,加工毛毯一万多条。这是同情人同在高原的一片暖心,也是对人为国造核弹的一份敬意。
06
永远的丰碑
(一)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名西北核武器基地,年中央书记处批准,年初步建成。北京九院逐步西迁至该基地,实现了成功研制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既定目标。年1月,基地一分二,核九院南迁四川,原基地更名厂。年,中国大气和地下核试基本完成,中囯宣布停止大气核试验。
年青海核基地撤销。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碑题写:“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碑文说:万名职工在这块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攻克原子弹、氢弹 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16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壮了国威,壮了军威,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这个基地位于青海省,曾为我国 颗原子弹和 颗氢弹做出了历史贡献。
(二)八团遗址碑
空军第二高射炮兵独立第八团成立于年12月。年根据毛主席“军队要整顿”的指示,中央军委进行军队编制、体制整改。空军第二高射炮兵改称地空导弹,原独立师、团、营体制去“独立”,改为常规编制。部队番号也统一改为5位数。整改后部队名称及番号:空军地空导弹第八团,番号由改部队。空军地空导第12营,番号由改部队。空军地空导弹第24营,番号由攺为部队。
年,在和平与发展世界形势大背景下,随着国家宣布停止核试验,基地即将撤销。我国裁军百万,我地空导弹第八团也随之撤销了。
年,海北州政府拟在核基地原址西海镇,筹备年纪念我国原子弹爆炸40周年庆典活动。并计划在地空导弹八团原址建立“导弹八团遗址碑”。碑文由海北州副州长王长安,和八团转业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的我,共同撰写。碑立好后,已报海北州旅游局和省军区政治部备案。
原子弹是纸老虎,它巨大的物貭破坏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威慑。地空导弹是真老虎,它的赫赫战绩让敌人闻风丧胆。两只老虎的配合,打破了美苏妄图对我核打击的梦想,保证了我国核基地的安全。
地空导弹八团存在18年,沒有击落过一架敌机,但他始终是一支蓄势待发的箭。18年如一日地恪守职责,有效地保卫了我国 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空中安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导弹八团也培育出四位共和国将军。他们是:王俊彬少将,臧穗中将,付振国少将,王凤山少将。经过时间考验的文章是经典,能被记住的人是不朽。中国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多年驻守边疆,匃奴军队很怕他。他一生未遇赫赫战功,司马迁《史记》却为之作传,永垂史册。年我写过一首《八团碑有感》:
英雄二营多功勋,八团卫核蘑菇云。
梦回西海遗址碑,史册不忘飞将军。
回忆导弹八团简短历程,讲述导弹八团平凡故事。怎么看这段历史?我想,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大势。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 的事就是中国爆炸原子弹和氢弹。而导弹八团就在此国家即将遭受核打击的危难时刻,被推到历史的浪尖上。二看不同。核试初期,导弹营象江湖游俠,伏击来偷窥的“飞贼”。而中后期八团坚守的阵地,则是中国核武大本营。面对的是“強盗”,是中等规模的反轰炸局部战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三看铮骨。设伏游击,可进退自如。而八团死守基地,沒有退路。靠的是铮铮铁骨,靠的是精湛的技术战术。
八团短暂历史,就是18年来只做守护核基地一件事。苦练扎实内功,突破高寒极限,做好顽強作战准备。俠之大者,为国为民。智者巧取,仁者守拙。在我心中,导弹八团是一支独步高原、能吃苦、能打大仗的部队,是一支恪尽职守、默默贡献的部队。
地空导弹八团只有18年的历程,在我军的历史上,他只是浩繁星空中一抹绚丽的流星。虽然短暂,但却贡献了自己的全部能量,释放了自己的全部光和热。他不为短暂而遗憾,而为不虚此任而骄傲。曾在导弹八团战斗过的几千名官兵,和生活在基地周边的军民,将会记住这一段历史。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附:
1、地空导弹八团历届领导姓名。
2、《海北州军事志》复印件
严正声明
梁子,寓意国家栋梁之子。《梁子故事》指以核文化为根基,以故乡情为主题,以投稿和采访相结合,向国内外读者特别是有着情结的人们,描述和提供当年在 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想。本着画 的同心圆,取 的公约数,以此慰籍人的精神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编辑们的辛勤工作下,《梁子故事》的知名度及在社会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凝聚着广大作者的辛勤耕耘和美好心愿。弘扬精神,挖掘它的内涵,是为了后人能不忘初心,自强不息,继续前进。也充分反映了全国十三届人大会中提出的中国人民的四个伟大精神。
近期有部分媒体和个人以盈利为目的,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梁子故事》中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该行为属侵权行为。望侵权人立即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否则,《梁子故事》将通过法律途径,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