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战ldquo疫rdquo

在隔离病区的第21天,他说:从匆忙慌乱,到秩序井然,心终于稍微定下来了!在医院隔离病区见到副院长李培亮,他没有想象中疲惫,穿着白衣,戴着眼镜,就像平日工作时一样的状态。李培亮已经在隔离病区工作21天了。从2月5日到现在,三周时间,从最初的匆忙慌乱,到后来流程逐步理顺,再到如今秩序井然,他说:“心终于可以稍微定下来了。”回想这惊心动魄的三周,其中的艰辛,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顺理成章”医院隔离病区2月5日正式启用。在这之前,医院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基建改造完成,人员抽调完成,流程制定完成,设施设备到位。医疗工作由卢滨负责,护理由郭薇、武晓、张铮三位护士长负责。还缺一个总负责人。这个特殊的场合,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医疗质量和安全是首当其冲,不能出一点问题。感染控制必须严之又严,每一位留观的、疑似的、确诊的病人,都必须得到合理科学安置,绝不能交叉感染,更不能贻误治疗。所以,医院情况非常了解,熟知医疗管理流程,最好有应对传染病的工作经验,还要能够服众,带领医护团队完成艰难的任务。副院长李培亮主动请缨,担此重任。他的理由是,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妻子很支持,老人身体也很好,家里没什么负担。年非典疫情时,他曾在发热门诊工作过半年,有应对传染病的经验。的确,作为分管医疗和医学装备的副院长,李培亮从疫情刚开始就始终在医疗管理的最前线,发热门诊、防控办公室,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络,都是他在参与管理和规范。再加上他曾做过外科大夫,有30年党龄,长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负责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担此重责,也意味着要和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意味着高风险,意味着不能回家,意味着责任和重压!困难重重,压力重重,但他义无反顾,从无犹疑。最终院党委批准了他的请求。夜以继日的奋战早在疫情开始之时,他就没日没夜地工作。进驻隔离病区之后,责任更大,担子更重。隔离病区刚启用时,人员、环境、流程都不熟悉,需要磨合。李培亮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来到病区,晚上一两点才能休息,最晚的一次一直忙到凌晨四点他才回宿舍。一方面,是医疗管理的诸多细节,比如留观病人的流程、疑似患者的安置,确诊病人的诊疗,重症病人的照顾,紧急手术的处理等等,都需要反复对接、讨论、确定。一方面,是医护人员的管理。要安定大家的内心,要严格执行各项流程和要求,同时解决各种支持和保障问题。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不能出现感染,这是底线!为了这个目标,他和病区主任、护士长一起,定流程、建机制,培训再培训,强调又强调,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隔离病区刚启用没几天,有一次一天之内一下接收了四五个重症病人,有心衰的,有肝腹水的,有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的,有消化道出血的。刚刚组建没几天的隔离病区面临严峻考验。李培亮在病区里,一边将医护人员合理分工,统筹指挥,医院相关科室专家共同会诊,解决疑难,一边和检验检查部门沟通,加快诊断和排除。和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天快亮的时候,病人情况都基本稳定了,他才长出一口气,才感觉到浑身的疲惫。隔离病区如今收治了40个留观病人,12个确诊病人,1个疑似病人,其中还有四五个重症患者。发热门诊每天接诊六七十个患者。这么大的工作量,李培亮带领着多位医护人员日夜忙碌。昨天晚上,隔离病区刚收治了一个心梗病人,在病区紧急进行了溶栓治疗。还有一个孕34周的孕妇,在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协助下,在隔离病区成功分娩。这些简单的描述背后,是李培亮和所有医护人员紧张和忙碌的身影,是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提起同事,他流下热泪军人出身、做过军医、年届五十的李培亮,轻易是不会流泪的。但说起隔离病区的同事和伙伴们,他控制不住流下眼泪,一度哽咽到说不下去。每一位进驻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身体的负累、心理的压力、对家人的思念,常常交织在一起,李培亮是他们的大管家、带头大哥,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惧所忧,他感同身受。进入污染区,需要三级防护。隔离衣、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面屏,一层一层穿戴下来,身体极大受限,视野也有些模糊不清。原本很简单的治疗,在这里变得困难。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穿上成人纸尿裤,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在隔离病区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不仅要看护好病人的病情,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处理病人的大小便。辛苦自不必说,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病人,医护人员精神压力更大。进驻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年轻人居多,女性居多。孩子都还小。李培亮说,有一次看到护士长张峥在电梯口对着手机流泪,手机里孩子在哭,手机外母亲在哭……其实,李培亮同样一个多月没见到家人了。上大学的孩子在家里过寒假,从春节到现在,没见过父亲几面,匆忙的聊几句,也是在电话里。他对孩子说,视频不是一样吗,不一定非要见面。但内心里,对家人又何尝不愧疚。但是职责所在,他必须坚强。他说:“作为医务人员,身为党员,这都是应尽的职责,这是我应该在的地方,没什么好说的!”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nengji.com/ctlby/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