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垂体瘤多学科研究诊疗中心

5月3日下午,西安医院垂体瘤多学科研究与诊疗中心、垂体瘤中心副主任李奇博士,通过“互联网+远程医学教育”面向全国医生开展垂体瘤多学科教学。此次教学涉及神外、神内、内分泌、眼科、妇科、乳腺科、耳鼻喉科、影像科、放疗科等众多科室,由心医国际提供技术支持,来自陕西、新疆、广西、内蒙、上海、北京等多地的70余家市、县级医疗机构以及安康、延安地区的20家乡镇卫生院,共计名医务人员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参与。

宣讲中,李奇博士从认识垂体瘤,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规范化诊治,列举了多种典型的垂体瘤及相关疾病,解析了医生们常见的诊疗误区。

垂体瘤是体内最复杂的中枢性内分泌器官,表征多样,病因复杂,常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最佳的临床诊疗方案。医院、不同科室辗转,得到的诊断及治疗却常常不尽人意。

交大一附院垂体瘤多学科研究与诊疗中心(下称“诊疗中心”),是中国垂体瘤协作组支持、由我院神经外科牵头成立,专门针对垂体瘤的多学科(MDT)合作新平台。旨在以病人为中心,按照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模式,通过研发诊疗新技术,建立多学科会诊平台等方式为垂体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与此同时,医院的MDT模式也为不同学科的医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多学科协作,可极大促进相关科室医师专业诊疗水平提升,让垂体瘤及相关疾病患者从中获益。

年1月,国家卫计委就曾发布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在推广MDT诊疗模式等十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适宜技术推广”行动,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远程医疗显然已成为低成本、高效率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老百姓便捷就医的有效工具。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借助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能够有效助力多学科诊疗工作长足发展。

交大一附院是国家卫计委委管的大医院,学科发展全面,专家资源丰厚。同时,医院也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积极联合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机构,借助远程会诊、远程医学教育等形式,该院医疗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下沉到基层,为广大医生继续教学提供便捷服务。

作为智慧医疗创新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MDT远程教学正是由心医国际提供技术支持。据悉,心医国际构建的远程医联体网络能够一站式触达全国近1/3的医院,可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诊断等服务。此前,曾在延川县举办过多场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人才培训,获陕西省卫计委副主任、延川县卫计局等多位领导支持及认可。

交大一附院丰富的专家资源,可有效通过该网络的广泛布局,让周边乃至全国偏远地区的医生都能享有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升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帮助广大患者构建诊疗更精准、就医更便捷的通道,提高生活质量。

中心建立了信息丰富,功能齐备的网站及信息平台

为患者提供垂体瘤及相关疾病的专业及科普知识

实时提供在线咨询及随访

预约专家门诊

免费的远程会诊

建立病友群,加强沟通和资源共享

定期举办学术活动,促进交流

每季度一次MDT沙龙

每年一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举行垂体瘤规范化诊治的巡讲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活动

建成垂体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医学中心

建成基于转化医学模式的基础研究中心

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垂体瘤研究中心

李奇

西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博士。中国垂体瘤协作组专家团队成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西安医院垂体瘤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方向为神经内镜手术及垂体瘤及相关疾病的多学科诊治,年开展神经内镜经鼻垂体瘤手术余例。——年参与卫生部重大项目“神经内镜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年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学习神经内镜技术。年做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颅底外科中心学习神经内镜手术和解剖,年在第五届中国垂体瘤大会手术比赛获三等奖。两次获得陕西省科技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科技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发表SCI文章3篇,参编神经外科专著5部。

长按







































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nengji.com/ctlby/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