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彩凤双飞翼,只做画堂衔泥燕
——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羊里中学许文珍
许文珍,中共党员,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羊里中学语文教师。
年,莱芜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年,莱城区教学能手、莱城区优秀教师。
年,莱芜市优质课一等奖,莱芜市、莱城区学科带头人。
年,莱芜市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
年,莱芜市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
年,莱芜市优秀班主任、莱芜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年,被评为莱芜市优秀教师。
年,莱芜市优秀班主任。
年,莱城区首届农村特级教师。
……
这是一串美丽的符号,属于我,更属于美丽的羊里中学。
这是我为师25载,沿途捡拾的五彩贝壳,更是我挚爱的学生,赠予我的最为璀璨的生命礼物。
不求彩凤双飞翼,只做画堂衔泥燕。崇尚师德,爱岗敬业,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学生,此生足矣。
羊里的父老乡亲,见证着我对教育的挚爱;羊里的山川河流,记录着我对学生的真情。
118岁,我接过父亲的自行车
我家住在农村,父亲原是民办教师,微薄的工资并没有改变他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他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的背影,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年,我中师毕业,和父亲一样,开始了我的乡村教师生涯。那年我18岁。我家距离学校16里路,交通不发达,没有通镇上的公交车。几乎陪伴父亲一生的一辆大梁自行车,成了我唯一的交通工具。栉风沐雨,我默默地坚守了两年。年,由于原汇河大桥重修施工,需绕道,趟河,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河里,冬天,刺骨的河水更是透心的凉。可是想想学生还在等着我指导,我把油纸袋套在脚上毅然踏入河水。寒来暑往,桥修了一年,我也趟了一年的河。在这一年里,我的脚被冰划破过,被冻伤过,年夏天,桥终于修好了,原本以为一切好了。可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突然遭遇暴风雨的袭击。打那以后,我的两个膝关节开始疼痛,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淋了点雨,很快就会好。直到我发高烧,血沉达到78毫米/小时,全身关节肿胀,不能活动时,我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在住院治疗的两个月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学生们,当侯老师等同事带着好多学生来看我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终于懂得了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不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爱的诠释。第一次,我有了为人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幸福感使我再也躺不住了,我的病好像一下全好了。之后,我不顾父母的劝说,忍着病痛回到了学校。年,这届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初中,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痛苦的磨炼,铸就了我坚韧的性格,也给了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是我的学生让我点燃了爱的希望,不忘教育初心,担当育人职责。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辛勤工作,任劳任怨,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学习,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教育教学刊物,从中摘抄、积累信息,天长日久,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伟人的思想追求、道德情操都给了我莫大的影响。渐渐地,我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如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你勤勤恳恳地耕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年,我参加了莱芜市语文优质课评选,获得了一等奖;年5月被评为莱城区教学能手,同年9月获“区优秀教师”称号。年2月,我们村小学一位女教师休产假,学校临时又找不到代课老师,我听说后主动找到领导,请求去自己的小学母校——辛兴小学支教。担任了四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虽然离家近了,可是在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学校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辍学的比较多,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我走遍了辛兴的大街小巷。还记得有一个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老是逃课。经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孩子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和奶奶住。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不识字,爷爷想管,奶奶护着,久而久之,就变得厌烦学习,频繁逃课。为了不让这个孩子辍学,我先后十多次到这个孩子的家中做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如今,这名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去年我回老家意外地见到了他,他感谢我说:“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很自豪,因为“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2从“丑小鸭”到党员教师
我的教育之路,是一步步坚实地走过来的。辛兴中学是我的母校,由于条件差,教育比较落后,为了父老乡亲,为了家乡的孩子们。年7月,我向领导提出了支教中学母校的申请。在支教的九年里,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工作,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九年里,我也从一名稚嫩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教师。“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年,“非典”疫情爆发了,我们学校没有停课,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大意。父亲早年在部队干过卫生员,略懂些医学知识。在咨询父亲以后,我自费买了10个体温计和一些脱脂棉球,父亲自己配了一小桶酒精,每天我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先给每个同学量体温,然后再用棉球蘸酒精给每个同学双手擦拭消毒。后来民间又开始流传喝白醋喝板蓝根,这些对于这个小乡村来说都是奢侈品。没有白醋,我就用食用醋来代替,不过不是喝,是熬醋,我把家里面唯一的现代化工具——电锅拿到教室,每天熬两次。板蓝根买不到,怎么办?父亲说,蒲公英也能解毒。于是,用蒲公英泡的水,成为了学生们的高级饮料。以至于孩子们戏称我们是吸着电锅醋,喝着蒲公英水熬过了非典。现在想想,那时候有些做法不一定科学,但也有效,我们班感冒的极少。年,“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就是命令,教育就是责任。根据“停课不停学”要求,我的教学阵地由学校搬到了家中,抗疫再苦,我的线上教学从不停歇。我认真学习了疫情防控知识,为开学第一课和每周班会工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精心编写教案,努力把毎一节线上教学课都上成优质课。在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我还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不适应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为保证“停课不停学”的有序开展,我始终与家长保持着密切联系,从学习途径、具体步骤等方面逐一进行讲解,耐心指导每一位家长熟练掌握线上学习的操作方法,对于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家庭学生,及时给予帮助,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不因新学习形式而使学习打折扣。除了线上教学,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还先后多次为疫情捐款,主动缴纳“特殊党费”。我的角色也在特殊时期发生了特殊的变化。教材来了,我变成了“快递员”,走街串巷,把散发着墨香的教科书亲自送到学生手中;为了学生早日复学,我又当起了“清洁工”,从教室到厕所、从楼梯道走廊、从室内到室外,洗洗刷刷,喷喷洒洒,角角落落都不放过。累了,想想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越是艰险越向前”,顿时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时刻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全民抗疫,每天行走在小区,叮嘱居民多通风、戴口罩、不聚集,并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思想疏导和防疫宣传,帮助社区共同抗疫。3抱着孩子写备课
多年以来,我一直承担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还担任备课组长、班主任。由于工作量大,我常常把工作带回家。有一次,孩子发高烧,要输液,可是由于血管细,一连扎了好几针才扎好,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我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备课,一不小心,孩子翻了一下身,鼓针了,又是一阵折腾。孩子哭着说:“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备课,好好地陪陪我呀?”孩子,妈妈不是不想陪你,可是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妈妈的爱。合校以后,学校变成了寄宿制,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我就像一个陀螺,高负荷的运转着。由于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年,我的关节炎复发,同时又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耳鸣,每天晚上耳朵里像有只知了在叫,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最后只能借助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但我无怨无悔,孩子们真诚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作为班主任,我总是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实干精神去感染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平时学生病了,我就从自己家中带些药给他们吃,学生生活有困难,我就主动掏钱帮助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年,班里有一名学生不幸得了脑垂体瘤,当时,我和全班学生为他的病情而担忧。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为这位学生举行了全校师生的募捐活动、给他送去了一丝温暖。在他治病期间,医院、家里看望他,给他安慰,给他鼓励,给他希望。年,班里曾有一名问题学生,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和交流,导致该生不爱学习、不善言谈但又特别调皮,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我积极疏导孩子的心理,辅导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终于使孩子进步了,从此变得热爱学习、关心同学了,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我所带过的班级都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4在语文教学领地里下潜
古人曾说过:人活着,总要有点追求。“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毕生的追求。年,我调入羊里中学任教语文,担任教研组长。年4月我作为骨干教师到江苏进行考察学习。回到学校后,我带领语文组积极参与改革,大胆实践,探索出语文组独特的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的“语文个性化教学流程”。多年的摸索探究,我撰写的《让自主学习更高效》先后在《教育学》《学苑新报》上发表,并在省教科所组织的教科研评选中获奖。改革的脚步是无法停止的。年,学校确立了“单元主题教学”的课题研究,在我的带动和鼓励之下,语文教研组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农村中学语文单元主题主题阅读的探究》,我们尝试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以“主题单元”为整体组织教学,以点带面,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经过两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把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步骤归结为“总领——教读——自读——总结”。根据这四个步骤,又把单元主题教学分为四种课型:即单元导读课,单元精讲课,单元阅读课,单元总结课。这一研究,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了语文教学“少慢差”的现状,并在区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除了语文教学,我还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承担了区教研室主持的省级课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和《班级课程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研究》的学校子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三一四”课程体系。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研究中,我探索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期反馈课的教学流程,连续三年暑期“学课标,通教材”培训中,作了典型发言,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编辑:吕鸿斐
审核:张玉华
有温度、有品质、有情怀。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