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老人的
大家往往能听到这些话:
“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了”
“岁数大了,眼睛看不见了”
很多人认为
这些都是年纪大了
“正常现象”
其实,突然出现的耳鸣
或听力下降的时候
有可能是听神经瘤
如果不及时诊治的话
患者会出现完全耳聋
头痛、面瘫等症状
这时才去就诊
往往为时已晚!
今年57岁家住铁心桥的戴阿姨,几年前左耳“无缘无故”出现耳鸣症状,因为睡眠质量不太好,她也没将耳鸣放在心上。后来,戴阿姨的听力开始逐渐下降,她却认为是年龄大了的缘故。
虽然也去五官科就诊,但没有什么改善,直到左耳听力完全消失。两个月前,戴阿姨又出现头痛、头晕,左边脸麻木面瘫,走路也有点摇摇晃晃,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医院。
我院神经外科樊友武主任接诊后,一听戴阿姨的陈述,就初步判断她得了“听神经瘤”。经核磁共振,戴阿姨的脑袋里果然长了一个较大的听神经瘤,而且和面神经粘得非常紧密。
如果不及时摘除,肿瘤继续长大,可能会危及戴阿姨的生命。经过术前仔细准备,樊主任团队成功为戴阿姨实施了听神经瘤摘除术,术后戴阿姨耳鸣完全消失,头也不晕了。
虽然专家术中仔细分离后
完整地保留了面神经
但由于戴阿姨就诊不及时
她的听力已永久丧失...
樊友武主任介绍,听神经瘤又叫前庭神经鞘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发病率约十万分之八到十。
听神经瘤被称为披着
“温柔外衣”的颅内肿瘤
因为它通常生长较缓慢
而且早期症状十分不明显
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会出现头昏、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前庭神经及耳蜗神经受损症状;肿瘤继续增大时,会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或轻度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力差或及萎缩症状;
到了晚期,由于肿瘤体积大,会压迫脑干、小脑和后组颅神经,就会出现步态不稳、发音困难、饮食呛咳等,还会有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直至最后阶段吞咽困难,小脑危象而致呼吸停止。
樊友武主任提醒
普通市民如果没有
中耳炎或外伤等病史
出现单侧进行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及眩晕等症状
一定要重视起来
最好到神经外科
进行颅内肿瘤的检查
以排除听神经瘤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听神经瘤位于后颅凹的桥小脑角区,曾被称为“血腥三角”,该区域解剖结构相当复杂,除了脑干和小脑外,还有众多颅神经穿行其间,包括许多重要血管以及分支,这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风险极高。
这也是过去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听神经瘤手术是考验神经外科医生技术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代表着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
而随着显微微创技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已经从单纯肿瘤切除、降低死亡率向神经功能保全、提高生活质量转变。樊友武主任表示,提到微创,广大患者会有一个严重误区,误认为小切口才是微创,但实际上除了切口小、骨窗小外,更重要的是对脑功能的微创。
据了解,目前我院神经外科显微镜下听神经瘤切除术切口只有3厘米,除此之外,该科还采用内镜技术,将肿瘤切除得更干净、术后并发症更少。“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人房间,显微镜手术就是一扇窗户,虽然看得清楚里面,但是会受到视野、光线限制,有些角落会看不清楚,加上内镜,就像打开房门走进去,显微镜看不到的地方内镜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樊友武主任说,两镜结合,让“生命禁区”不再神秘,手术效果更好。
据介绍,除了听神经瘤,医院神经外科在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垂体瘤、岩斜脑膜瘤等颅内肿瘤以及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血管病上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樊友武教授表示,我院神经外科还在不断探索新领域,将创新诊疗手段与技术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章琛 刘春兴 张子青
推荐阅读:温馨提醒:年4月9日起,我院专家门诊全部实施网上预约!
江苏省神经外科首例!向偏瘫这一世界难题说 不!
翻越多里的援疆援藏路,两位专家现在在干什么?
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