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会这样买的才是高手

对大部分的普通家庭来说,如果遭遇重大疾病,可支持的经济来源都有哪些?

一是靠国家的医保,

二是靠自己的储蓄或借债,

三是之前买好的商业保险,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无奈之下向社会众筹的捐赠。

如果小病小灾,一般我们用医保或储蓄都能承受的起,但患上重疾,如果没有充足的储蓄,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之中。很多人会想到现在众筹那么多,我们也可以去向社会求助呀,但又有多人愿意放下尊严去求助陌生人,况且也不一定能筹够治病的钱,完全是未知不确定的。

所以,说来说去给自己或者家人配置一份合适的重疾险,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重疾险,用白话来描述重疾险就是保障重大疾病的,平时的头疼脑热,重疾险肯定是不提供保障的。

它对每一种重疾都有作严格的规定,只有罹患的疾病符合这上面的理赔标准才能获赔。

所以说,重疾险具有缓解巨额治疗费压力、补偿收入损失的功能,而且是一次性赔偿一笔钱,假设保额买50万,它就赔50万,至于我们如何使用这笔钱,保险公司并不能限制。

很多人以为重疾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不是的,真正用来补偿医疗费用的是社保、医疗险。重疾险考虑的是患病之外的开支。

一个人罹患重病以后,他的开支并不是只有医疗费,还有:

异地就医产生的交通费、房租费;

营养费、护理费;

家人因为照顾我们而损失的收入;

以及以前就有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生活开销等;

他可能还要同时面对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重疾险的赔偿就是用来补偿一个人大病导致的收入损失,让重病患者不至于为了应付家庭的生活开支而急于工作,能安心养病,靠它提升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说一说我们在买重疾险的时候主要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买重疾险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额

知道了重疾险的作用以后,再来谈保额大家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常说,买保险的两大原则中首要原则是越早越好,其次就是要买足保额

因为保险就是用来保钱的,转移我们的经济损失,如果保额太少,它保障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设想一个人得了癌症,20万保额和万保额起到的作用是天差地别的。

但很多人买重疾险,最大的错误不是买贵了保险,或者买了坑爹保险,而是保额买太低了。

我看过年同方全球的理赔报告,绝大多数人的重疾保额在10-20万之间,50万保额以上的人只占了10.54%。

那么合理的重疾险保额究竟是多少呢?考虑到重疾险的作用,我觉得保额最好是:3倍以上年收入。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人的年收入是20万,那么他的重疾保额起码要是:60万

不过保额高,保费支出也会更贵,虽然保险是必需品,但是保费支出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那么保险的保障意义就弱化了,反而成为生活的累赘品。

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买只保重疾的保险,或者是把保障期选择保到70岁,先覆盖住经济责任最重的时期,等以后预算多了,再考虑加保一款保终身的,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减少保额。

重疾险中哪些选项是必选的?

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规定了25种重疾的理赔条件,现在市面上很多重疾险,不管是保种重疾,还是保种,只要覆盖这25种重疾,定义都是一模一样。

而且值得一提地是,这25种重疾的发病率占所有重疾的95%,也就是说一个人得了重疾,很大概率是这25种中的一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6种重疾,每家保险公司必保:

恶性肿瘤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后遗症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终末期肾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而且根据今年的重疾新规意见稿,原来进行统一定义的25种重疾将放宽到28种,也就是说以后重疾险的重疾保障会更全面。

我们买保险买的就是风险概率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去看谁家的重疾涵盖种类多,只要统一的25种重疾都包括了,就不用去纠结到底选种的还是选种的。

不过原来的重疾险只保重疾,但现在有很多都扩展了轻中症,除此之外还多了:重疾多次赔付、癌症二次赔付、血管多次赔付等保障。

保障责任变多以后,价格也会水涨船高,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保障到底值不值得我们选择?如果值得,怎么组合比较适合?

1轻症、中症

轻中症是指比重疾轻的疾病,比如重疾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开胸才能赔,轻症的冠状动脉介入术,不开胸,放个支架就能获赔了。

以前我们总认为重疾险理赔难,是因为重疾本身就是一些很严重的疾病,所以理赔门槛比较高,但可以看到,如今有了轻中症,重疾险的理赔门槛被大大降低了,让我们更容易拿到理赔。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建议一定要买包含轻中症的重疾险。

合理的轻中症保障应该包含以下10种高发轻、中症: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轻度/中度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较小面积III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2重疾多次赔付

重疾多次赔付是指重疾可以赔1次以上的保险,如果预算充足,也建议购买重疾多次赔付。因为得重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大量的年轻人也得重疾。

平安年的理赔报告显示,平均每个理赔重疾的人里有26个在18-40岁之间。其中41-50岁的人占比最高,有32%。

而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可以让一个重病患者存活很久。比如癌症在以前是不治之症,但是现在很多人可以带瘤生存。并且五年以上存活率也很高。

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一个人得了重疾以后,也可能长期生存,重疾多次赔付就可以转移二次重疾引发的风险。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最好的就是不分组赔付的——第二次发生的重疾只要和第一次不一样,就可以获赔

3癌症二次赔付

癌症二次赔付和重疾多次赔付不一样,重疾多次赔付是指每次重疾不能和之前的为同一种病种,或者是同一组疾病,而癌症二次赔付是指:

1、初次重疾是癌症,等待期后癌症持续、复发、转移和新发,再赔一次;

2、初次重疾不是癌症,等待期后确诊癌症,也可以再赔一次。

那么癌症二次赔付到底有没有必要?

阳光人寿年的理赔报告指出,理赔恶性肿瘤的件数远远超出其他病种,高达68.52%

可以看到癌症已经成了中国人寿命最大的杀手之一,而且它极易复发和转移,想要保障全面,最好还是附加上癌症二次赔付的保障。

4心血管疾病二次赔付

因为治疗心梗的手术并不能治愈心梗,只能暂时性地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无法根除真正导致心血管发生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如果手术过后没有这些疾病没有控制,还是会让心梗再次复发。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很多不良的作息都会加重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久坐不运动,饮食不当,焦虑等。所以年轻人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灾区。

所以考虑到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且易复发的特点,我认为心脑血管二次赔付也值得选择

但是,目前几乎没有重疾险能包含以上所有保障,有的保险可以赔多次重疾,但不保心血管复发,而且保障越多,价格肯定也更贵,所以具体怎么买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

很多人在买重疾险的时候,会受到一些附加险的诱惑,一份保险这也保,那也保,最后呢?殊不知这里隐藏着致命的缺点:保额共享,理赔时保障互相影响。

“全家桶式”的保单,看起来保障内容多,如果多个保险责任放在一张保单里,风险发生后,可能会使保障责任互相影响。一方面捆绑了理财功能,另一方面各个单项保障责任价格过高,整体性价比偏低,导致有限的保险预算很难买到足够的保额。

其实关于重疾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要不要投保人豁免;是买重疾分组的产品还是买重疾不分组的产品;买消费型的还是返还型的;因为篇幅原因,这里不能展开,以后再做补充。

没有任何一款保险是完美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保障目的,最终选择的产品也是有差异的。但明确的一点是重疾险保额一定要足够;至于保障期多久、要不要多次赔付,还是要看自身的需要和预算行事:预算有限,就先以单次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为主,预算充足,可考虑终身重疾险或多次赔付重疾险,让保障更全面。

其实治疗疾病除了医疗干预,更多时候也需要内心的治愈,很多人会说,心态好的人实际上更容易治愈。

其实重疾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治疗人心的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人不是病死的,而是穷死和吓死的。过渡的恐惧和担忧会摧毁人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没有钱,命运就不在自己手中,有了钱,才可以安心养病治病。

保额越高,心态越平和,越有利于治疗。

所以重疾险,必须买。

如果你有保险方面的困扰,欢迎加入我的保险小课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nengji.com/ctlzd/4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