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概念越炒越热,运营商陷入你追我赶的白热化竞争。一个多月以来,沪三大运营商争相晒出5G+医疗领域的“成绩单”:
首个5G医院、
首个5G联合创新中心、
首个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
宣告上海医疗正式迈入5G时代
不过,很多人至今还不明白,5G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质疑,5G是否真的已经真实实现?
先来看看三大运营商是如何抢着“嫁女儿”的:
·上海电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签约建设“全球首个双千兆医院”。
·上海移动医院签约打造首个5G智慧医疗联合创新中心。
·上海移动与同济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所共同组建全市首个5G超声联合创新实验室。
·上海联通和医院签约打造上海首家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基地。
15G+医疗,和患者息息相关4月11日,医院西院的两台超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先后展开——由王镛斐教授主刀的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陈亮教授主刀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桥脑海绵状血管瘤。这两台手术通过5G直播,医院西院常务副院长、神经外科毛颖教授对手术讲解,近60位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员“零距离”观摩。此次手术直播画面达到4K画质,端到端的时延不到20毫秒,已不再有过去的4G卡顿现象。据了解,目前,医院西院手术室、办公室及会议室也已基本覆盖5G网络。
5G医疗在上海试点
同济医院也是最早一批尝鲜5G的医院,院内已设定三个5G医疗场景:移动超声、神经外科、介入手术。超声科是最契合使用5G的科室之一。具体来说,假如患者长期卧床,疑似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可能危及生命,需超声科紧急床旁会诊。超声科专家可实时监看、研判患者的下肢血管超声影像,随即给出专业的建议。
“不同于CT、磁共振的静态影像,超声得到的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影像。”超声科孙丽萍博士解释说:“即便是一个简单的腹部脏器超声筛查,单一名患者就会产生最高达2个GB的海量超声影像数据,而且这些影像还是动态图像,对远距离传输的图像连贯性和时延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
“5G技术有助于信息实时传输,视频‘卡顿’等问题迎刃而解。”孙丽萍表示,由于远程医疗对图像传输有着特殊的要求,过低的视频质量及图片质量可能导致医生难以辨清病情。这对网络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际中,医院使用公共网络进行远程会诊,这种情况下的视频质量差,容易造成误诊。5G来了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2不同场景可发挥不同作用5G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其性能特性发挥作用有所不同。和老百姓最相关的场景之一,就是院前急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院长周嘉教授描述了理想中的急救场景:
急救人员接触到患者的一刻起,患者的基本体征数据、病情评估图像、急症病情记录等都以毫秒级速医院急救中心工作站,医院急救团队远程视频通话探讨、指导院前救治方案。
“在物联网医疗时代,可穿戴设备对患者有重大意义,5G加入后,急救模式有可能被颠覆。”周嘉说,假如一名市民在虹口足球场内观看比赛时突发不适,他身上的智能穿戴装备发出了危机警报,场馆内的“天眼”系统则通过生命体征与人脸识别迅速找到了他,现场工作人员将他送上赶到的救护车。与此同时,医院急救中心已同步收到了车载院前急救联动系统发来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据、检查报告画面。医院后,急救一切准备已就绪,而闻讯赶来的患者家属也在路上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以指纹完成了手术同意签字。
除了急救、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外,5G将在培训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医院,可实现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特别适合运用5G做远程医疗和会诊。”周嘉介绍,下周一,医院推拿科将安排擅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龚利主任医师,医院演示“一招治膝痛”手法,对医生进行远程指导。
假如可以实现超高清、无卡顿的远程医疗,那么,也许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完成远程指导。用技术替代人工,为医生省下更多时间,也把医生从固定工作地点解放出来。这对医生患者都有好处。
3真正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在5G+医疗试验的初期,医院都是保持开放容纳的心态;不过,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是喊几句口号、签几份合同、买几台设备那么简单。虽然5G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是5G网络的覆盖尚未普及。
某医院一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现在设备紧俏,运营商常常要带着“设备”外出展示,导致院内常常无5G可用。5G下的远程医疗,对双方的设备要求都很高,假如“你有,我没有”,就不能顺利完成,势必要打回原形。
同时,可穿戴设备未来会在人类健康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植入体内的可穿戴设备实现人体健康的长程管理。通过5G下的数据传输能力,可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是,可穿戴设备吆喝半天,仍未普及,即便大规模投入市场,使用及维护成本也会让大部分有需要的患者望而却步。高速跑道建好,却没有患者来开车,因此,成本也成为5G推广的一大核心问题。
医院5G超声系统
医院来说,车有了,跑道尚未建好,同样也会令人焦急。十院超声科医生、医院5G超声系统建设的郭乐杭告诉记者,国内5G刚起步,医院,还处在设备稀缺阶段,尚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无法实现终端之间的全5G传输。
“现在的医疗大数据,基本默认在医联体范围内共享,而院际之间、不同的运营商之间,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并没有大家认可的标准。”他还说,假如实施远程会诊或诊断,出现了差错,责任的明确也成难题。而从更长远范围来看,针对5G的高成本问题,同样需要更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郭乐杭表示,政策法规、费用成本、权责划分等,是现阶段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不管怎样,5G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势必为医疗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革新,并催生新医疗生态系统。”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左妍
编辑
梁群
推荐阅读:
马云四天内第三次谈“”:我不怕被骂,有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蔡徐坤被黑要告B站,双方各执一词你怎么看?
马云刘强东引领晒情怀大赛,“”工作制击中了谁?
A股跌了,好事还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