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头脑,再仔细都不为过
人们常说,手术室本是非常之地,既是解除病痛的地方,也是咀嚼苦难和孤独、遥望生死的地方;既是追求生命希望的地方,也是体验伤痛与悲情、思考生存意义的地方,还是烛照心灵、邂逅天使、对话上苍的地方。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因为手术台上的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外科医生,时常踏在这条线上,竭尽所能。特别是关于脑肿瘤,尤其是涉及颅底肿瘤,毕竟大脑是全身的司令部,任何大脑的损伤,即使很小的损伤,反映到身上,后果都很严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更大、更恶,也更重。
“脑肿瘤,会挤压或破坏正常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破坏神经功能,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万经海教授解释道。而颅底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病灶位置、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切缘是否阳性、治疗方案等有关。其中,鱗癌5年生存率为40%-70%;腺样囊性癌5年生存率80%以上;高级别腺癌5年生存率不超过20%,但低级别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85%;嗅神经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约为60%-71%,复发率较高,约为50%;未分化癌5年生存率仅为6.25%,治疗后复发率约为40%;恶性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为20%-46%,复发率为37%-54%;肉瘤预后差异较大,恶性纤维组织瘤5年生存率55%,骨肉瘤3年存活率81%,软骨肉瘤5年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70%-80%和80%-90%,横纹肌肉瘤成人5年生存率约为30%,纤维肉瘤5年生存率80%以上;但转移瘤因其原发肿瘤情况不同,预后差异较大。
“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毕竟脑子是最重要的部位。”
颅内肿瘤,统称或俗称脑肿瘤或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20-50岁人群最为多见。脑肿瘤包括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两大类。常见的脑内肿瘤原生于脑实质的胶质瘤、淋巴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即脑转移瘤,大多数属恶性肿瘤。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脑组织;常见的脑外肿瘤有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大多数属良性肿瘤。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只是挤压脑组织。万经海教授告诉好医生网记者:“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毕竟脑子是最重要的部位。”
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万经海教授
最新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报告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脑肿瘤的发生率都排在全身肿瘤的第10位。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脑肿瘤被发现时已经很大了,纵然是良性肿瘤手术也存在着巨大风险。不是手术危险,而是疾病本身危险。“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但要做到脑肿瘤的早诊早治,需要熟悉脑肿瘤的常见临床症状,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早期症状。”万经海教授强调道。
01脑肿瘤常见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是脑肿瘤的常见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头痛:脑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头痛,表现为缓慢加重的头部胀痛和眼眶周围疼痛,严重时常伴有呕吐。如果头痛、头晕症状持续存在或继续加重,并能排除因其他疾患造成头痛的情况下,建议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
?呕吐:常为喷射性反复发作,呕吐后头痛有暂时好转。当发生头痛、呕吐并伴有意识状态下降时,应高度怀疑脑肿瘤性或脑血管性疾病;
?癫痫发作:如果无癫痫病史的成年患者出现癫痫症状,应高度警惕脑肿瘤;
?一侧肢体乏力:脑肿瘤引起的偏侧肢体无力一般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常常合并有肢体痛、温觉减退,病人多描述为一侧肢体沉重、不听使唤,有时候还有“踩棉花”样感觉;
?语言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前者表现为心里想表达却无法说出来;后者表现为患者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行走不稳与共济失调:累及小脑或前庭器官的肿瘤引起的行走不稳表现为头部眩晕感,闭目加重,行走直线困难等。
02
脑肿瘤易被忽视或误诊的症状
易被忽视或误诊的脑肿瘤早期症状:
?嗅觉障碍与幻嗅:脑肿瘤引起的嗅觉障碍一般表现为持续的、不可逆的嗅觉减退或丧失,可伴有头痛或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幻嗅,即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闻到怪味道,应高度警惕;
?视力障碍:脑肿瘤引起的视力障碍常表现为短时间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复视;
?听力下降:听神经瘤是引起听力下降最常见的脑肿瘤。若出现单侧听力下降伴有同侧面部麻木、共济失调,应引起高度重视;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性与生育功能障碍: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育、非哺乳期溢乳;男性表现为阳痿、不育;儿童表现为性早熟、性发育迟缓等。如果经男科和妇产科诊治效果不好或伴有视力障碍者应该高度警惕脑肿瘤可能;
?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多表现为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及判断力,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等。
一双双阴郁的眼睛,在综合治疗模式中变得坚强又明亮
挂号、收费、影像科、外科、内科、放疗科……医院,医院庞大而精密的器械前,肿瘤患者或许会感到自己渺小而单薄,其就诊路径不亚于穿梭在一座迷宫。可能因“走错门”而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能否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有时是生与死的区别,有时又是生存期长与短的区别。
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在肿瘤中的作用已逐渐被国内外肿瘤学界的学者所认同、推荐。MDT医院医疗体系的常态,英国甚至立法“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经过MDT综合治疗”。因头颈部肿瘤累及颅底甚至侵入颅内时,如若没有神经外科医生的参与则很难完成合理的手术切除。中医院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于年底组建了神经外科,开展颅脑颅底肿瘤手术,并依托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搭建起颅底肿瘤尤其是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平台,先后在“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中国癌症基金会等多项课题的资助下,在国内率先探索“颅底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效果显著,备受瞩目。
万经海教授对好医生网记者说:“像颅底沟通肿瘤这类复杂的头颈颅底肿瘤,无论首诊神经外科还是头颈外科,在治疗前甚至在住院前都会经过多学科病例讨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统筹安排,尽量保证手术、放疗、化疗的无缝连接,让患者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更合理的治疗。同时,需要手术切除的颅底沟通肿瘤由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同时参加手术,一期切除肿瘤,避免分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近年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微创技术脱颖而出。“微创手术,尤其是内镜手术,对肿瘤切除更干净,而且对神经血管能更好地辨认和保留,疗效远远超过了传统手术。”万经海教授坦陈。广义的微创手术,即显微手术,可显著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及手术创伤。而锁孔手术的开颅范围很小,小孔大小就能解决颅内或颅底的肿瘤疾病。“锁孔手术最重要的理念是个体化设计,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万经海教授解释说。随着科技的不断更迭,无论是脑内镜还有颅底经鼻内镜,尤其是颅底经鼻内镜的发展突飞猛进,而越是高精尖的技术,越需要白首穷经、精益求精近乎痴迷之匠心,继而才能谨慎行医。
不容忽视的是,创新从来都是为了应用。除了医疗机构自发引进高新技术,随着分级诊疗不断深化,规范化微创技术将自上而下推广。“新技术的规范应用不容易推广,需要专业培训的,需要艰苦训练。比如,颅底经鼻内镜技术的学习曲线比较长,如果不认真学习,不真正的去克服,是学不会的。”万经海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道,“尤其是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平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医疗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形势,才能把工作做好,进而造福更多患者。”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颅底外科青年人才的成长,推动我国颅底外科的全方位、快速发展,中医院万经海教授、徐震纲教授领衔主编颅底肿瘤外科的经典著作——《颅底肿瘤外科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颅底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原则以及中医院的多学科颅底肿瘤诊治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教授在为《颅底肿瘤外科学》作序中写道:本书最大的亮点是突破学科界限,全面系统地介绍涉及五官、头颈、颌面和神经外科的颅底肿瘤,集中体现各学科诊疗的特色,使读者可同时学得有关学科的特色,相互借鉴,扬长避短。
疑而学,学而思,博学笃行而后成医。万经海教授说道:“全世界医学的新技术、新理念发展,需要我们引进,需要我们借鉴,需要学习消化,每个医生都需要终身学习。”
专家介绍
万经海,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第三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主编国内第一部《脑膜瘤》、《颅底肿瘤外科学》,参加编写《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1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20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