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医路人生一路无悔

医院垂体疾病MDT团队访谈

每一段开拓的路上最初都布满荆棘,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正是开启国内垂体腺瘤多学科治疗之路的“开山虎,拓荒牛”。而作为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首任秘书长,医院神经外科的姚勇医生又有着怎样的医路人生?忆起这些年协作组从筹备、创建、实践、运营,到逐渐成熟并取得成效,有着怎样的感触?对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治疗模式有着怎样的理解与体会?行医多年,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接下来将为您一一揭晓。

协和医路人生始于白医大精神传承

姚医生的医路生涯,开始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七年制,在他心中,白求恩精神是对医生这份崇高职业的最好诠释。

姚医生高中时,骑自行车不慎曾在冰上摔倒,膝盖被严重摔伤,医院,骨科医生为他做了血肿穿刺,然后进行了加压包扎,很快就康复了。那时,他看到医生的工作真的很伟大,能够帮助病患,也很受人尊敬,便萌发了将来学医的念头。“那时就觉得医生能治病救人,觉得很崇高,很伟大。”

其实,在姚医生那一代人中,在科技兴起的大潮中,更多学子愿意选择理工科,如计算机和财经等专业,姚医生那时成绩非常优异,怀着对医学的热忱,年考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医学大家的白求恩医科大学七年制。

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到全国十几家有临床七年制专业的医科大学中招生,可以从七年制转成八年制继续学习。协和作为我国医学院校最高等的学府和我国医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是所有医学生梦寐以求的医学圣殿,其招生标准也自然严苛,只有成绩前几名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考试。姚医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自此开启了协和医路人生。

“情定”神外只因“钟心”一人

自学习临床医学起,姚医生便梦想着当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做手术,就像一名将军在指挥战场,很有担当,虽责任重大,但对患者的帮助也是立竿见影的。”然而,真正使其下定决心师从神外的,是在轮转过程中,姚医生遇到的一位医生。“他是外科医生中少有的君子型的医生,不是霸气侧漏,而是温文尔雅,像长辈一样慈爱、和蔼,让你感觉很温暖。”姚勇说,这便是现任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

“我就是冲着王老去的”,姚医生选择神经外科的原因,是如此简单,神经外科让姚医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等老师身上,姚医生看到了相近的性格特点,都很温和,不急不躁。这是科室文化和历史的一脉传承,与神经外科本身的工作特点也相契合,因为神经外科不是大刀阔斧的外科,而是非常精细的外科。

在王任直主任的带领和耐心引导下,姚医生从一名稚嫩懵懂、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跌跌撞撞,一路成长,一步步揭开神经外科疾病神秘的面纱,在垂体瘤治疗和内镜手术中逐渐打开一方天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王老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励。

图1.姚勇医生代表整个团队领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图2.姚勇医生荣获“年度外科学系最佳副教授”荣誉称号

多科协作共克垂体腺瘤顽疾

垂体腺瘤可引发内分泌代谢紊乱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疾病,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垂体腺瘤疾病治疗均为多科协作的模式。在垂体疾病的治疗上,协和团队与国际接轨,在国内领先。协和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覆盖了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科、放疗科、病理科、妇科内分泌、眼科、核医学等多个科室。

“多科室共同诊治,多名专家分析讨论,群体智慧的结论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漏诊,也能更好地规避医疗风险,使患者更容易接受,也减轻了医生个人的决策压力。”姚医生说,我们希望协和的模式得到推广与认可,最终使国内垂体腺瘤患者都得到标准化的诊治。

曾经一位患者给姚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患上肢端肥大症,最初病程发展很缓慢没能引起注意,最开始是月经紊乱,吃了些中药,便出国留学了。这次回国发现视力变差,看东西模糊不清。最典型的是外观的改变,她原来很漂亮,后来面容发生明显改变。姑娘后来在协和查出垂体上长了很大的肿瘤,但因为担心垂体手术的并发症迟迟下不了决心手术,在MDT多位专家的分析和劝慰下,最终姑娘在协和进行了手术和放疗治疗。

姚医生分析,其实很多垂体腺瘤病人都会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近视。另外,早期可能不会出现肢端肥大的症状,很难发现,需要结合内分泌科的筛查进行分析。

“因为肢端肥大症由生长激素增高引起,骨质的增生逐渐导致肢体变形,发生面容改变。随着治疗的效果,外貌会有一些改善,但很难再恢复原貌,比较可惜。”姚勇表示,“对于肢端肥大症的女性来说,若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得到治疗,便能避免容颜受损。对于这种病例,多学科治疗模式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推广协和模式建立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年,国内知名的几位神经外科专家如王任直教授、雷霆教授、于春江教授等人参加了一个国际大会,发现国外有垂体腺瘤协作组织,受启发决定在国内组建类似的组织,于是花费近两年的时间筹备、实践。然而,受重重困难的阻碍,筹建协作组的想法一直未能落地。

“最初,实际上很多人不太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因为它是一个自发的民办组织,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资助,完全依靠个人的兴趣和主动性,难度很大,当时担心会做不好。”姚医生讲述,协作组的创立经历了几多波折,“我们希望决定做一件事时,就要做好,这也是协和一直推崇和追求的作风。”

直到年,在王任直主任的带领下,中国垂体腺瘤多学科协作组才正式成立。它联合了全国各家垂体瘤诊疗中心,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对垂体感兴趣的人,共同推广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

大量的病源、精湛的医术、各个科室实力相当是协和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协和总结出了丰富的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为了使全国的垂体腺瘤病人受益,协和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将治疗模式和成果无偿推广。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5年过去了,协和在国内垂体疾病治疗上依然处于当之无愧的领先地位。通过协作组的努力,吸引了更多同道来







































白癜风在线咨询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nengji.com/ctljc/1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