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
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刻意坚强;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
——《老师·好》
《老师·好》里的苗宛秋老师,儒雅中带着一点酸腐,严肃中带着一点幽默,认真负责中带着一点刻板专横,混迹同样不能免俗的学校中仍带着一点清高,做一个普通人多年却仍难掩一辈子都未磨灭的梦想,关爱学生中却带着所有的真心。但是,看了两遍电影后,最触动我思考的却是——所有老师身上再难找回的“为师的血性”。
于谦是我最喜欢的相声演员,没有之一。虽然是郭德纲的捧哏,但郭德纲之热“逗”,没有于谦的冷“捧”,那真没什么劲。郭德纲耍宝卖乖,满嘴跑火车,庸俗低俗媚俗玩尽“三俗”,一张利嘴损尽天下人,确实也有两下子,但于谦不管老郭放什么炮,都能接得住,接得稳,接得恰到好处,也是唯一怼得住老郭的人。至于其他相声演员,就拉倒吧,岳云鹏纯属耍活宝和说郭德纲说过的段子,张云雷也就唱个小曲忽悠大姐们了。至于主流界相声演员,已经被老郭损透了。当然,九十年代的春晚相声还是不错的;现在,网络发达,相声里的段子恐怕挠不动大家了。于谦说相声,爱玩,跨界到电影界也还是不错,不像老郭损于谦拍电影,只能演寡妇的丈夫或者悬疑片中被分尸后剁成饺子馅的那个馅儿。事实上,比老郭本人搞的那些破烂电影强了很多。
于谦说相声,爱玩,有一个私人动物园,还有一个很多人捧场的朋友圈。《老师·好》中客串出场的人物,有的有一句台词,有的连一句也没有。仔细看,张国立、何冰、艾伦、胡军、马苏、吴京、韩童生、刘威、马未都、丁海峰、于震、田雨等等等等,一堆明星跑龙套。
回到正题,日渐消失的“教师的血性”。
电影一开始的倒叙,王海(田雨饰演,《夏洛特烦恼》里的王老师)在苗宛秋老师的影响下也做了老师,深情地念给学生一首诗,讲述着青春记忆的美好,讲述着师生校园的浓浓情谊。上学时的王海,看武侠小说被苗老师罚站;成绩优异的安静同学来了,被苗老师赶到了讲台边,座位被老师分给了安静;老师茶缸上的字被锉掉了,他被老师冤枉顶着茶缸在教室前蹲马步。这样一个被老师“整”过的人却在对老师的感激和感动下也做了老师,怀念着曾经的师生情深,为什么呢?
“教师的血性”可能就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原则问题上,绝不退让,硬钢到底,钢到学生与你对着干,钢到与你对着干的学生被你打动,钢到所有学生都知道,老师是对的,从而懂得老师,感激老师,虽然老师并不图这些。
《老师·好》的时代背景应当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在的时代,并不缺爱心责任心,但好像缺失了很多这种“血性”?为什么呢?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关婷婷在洛小乙入团的关键时候泄愤“揭发”洛小乙与班长安静搞对象,导致洛小乙入团暂缓,安静班长职务暂停。洛小乙晚上直冲入关婷婷家中,把板砖拍到饭桌上,把米饭扣到桌子上,扬长而去。警察和苗老师来了之后,关婷婷爸爸和警察说,两个孩子闹矛盾,没事的,就是坐这里吃了一口菜,不用抓人。这个时代好像多了那么一点不同,一个学生扔水杯不小心碰到另一个学生脑袋起了一个包,医院检查家长争执班主任能处理一个月;两个男生闹矛盾各捅了对方一拳,家长报警,警察介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借助媒体要追究各方责任;老师罚站了迟到学生,派出所的家长能带警车直奔校园将老师抓走;学生骂了老师,副校长说我不干了也不能惯你这毛病,结果,果然被撤职。家长一闹,媒体一报,上级部门一处理相关老师,就那么一点教师的血性很快就磨灭了。
当然,教育不能仅靠血性,更需要方法策略艺术。
当然,绝大多数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就像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努力向上的好老师。这个时候,需要“感谢”一下现在这个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和大小媒体,在这些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老师都是禽兽或者开辅导班的,医生都是收红包和态度恶劣的,警察都是不作为和黑势力保护伞的,公务员都是尸位素餐和欺上瞒下的,官员都是索贿受贿搞权钱色交易的,商人都是奸诈暴利造假没有底线的,摔倒的老人都是会讹钱的等等等等吧。从某个角度说,当媒体以某些个别事件作为噱头来报道赚取眼球时,我觉得,是他们带坏了社会风气,让这个社会缺失了信任。
可能,还是有人会说,对啊,这些人就是这样。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曾经和一个乡镇公务员聊天,他说老师办辅导班上课不讲,他孩子违纪了,老师叫家长,他觉得老师是希望他送礼。我说,你们乡镇公务员多好,朝九晚五中午喝喝小酒,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没事了下村里抓几个计划生育罚罚款,再让大队安排顿饭,有人来乡里办事了,不送礼不给他扣章。我说完,他几乎火了,开始讲他们多么辛苦,一天有多少工作要干,从不敢踢皮球不办事等等,说完后,我说,你tm凭什么认为老师是你认为的那样?
又跑题了,重新回到正题,“教师的血性”。
开学第一天,烫着卷发的李海燕被罚站,放学后把头发恢复原状;涂了口红的关婷婷被罚站,口红被老师用手帕一把抹掉;抽烟的文明和建设被罚站,烟火柴没收;看金庸武侠的王海被罚站,书被没收,此后全班不允许包书皮;最后,迟到并且带着一把斧头进班的“九龙一凤”老八的小混混洛小乙,被苗老师赶出班门,在门口大声喊报告,不让进班,一直喊。
这里面,也许有些不算什么,老师都会管。但现在这个时代,那个男老师能去抹掉女生口红?那个老师会和小混混学生硬钢。当然,不是不管,但恐怕没有这么硬气和坚决。
全县第二名安静同学来到南宿一中分到苗老师这个班,苗老师带安静入班,言语之间难掩对优秀生的爱护,当场要求第二排的王海搬后边去,座位让给安静;选班长,热心积极主动要求当班长但确实不踏实的关婷婷,积极表现了一阵子并以班长自居,定班长时苗老师决定班长是安静同学,愤怒的她指责这不民主,老师让她推荐,他推荐了洛小乙,洛小乙表示不愿意当但可以试试,大家都以为苗老师被将住了时,苗却说,班长为安静同学;班级大合唱,关婷婷是指挥,指出安静唱歌跑调,老苗却讲到集体活动一个不能少,就像学习,不能因为某人学习不好而放弃他,字里行间全是对安静地保护。
这里面,其实很多方式方法是不合适的,比如偏爱优秀学生,班主任不民主等。但实际情况,安静确实比关婷婷、洛小乙适合当班长营造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王海却也最终成为老师的拥趸,为什么呢?
从洛小乙和刘昊说起。
洛小乙入学时是小混混,打架混社会,桀骜不驯。入班被老苗硬怼;老苗的自行车被王海他们卸掉挡泥板,老苗认为是洛小乙干的,体育课硬钢洛小乙;把洛小乙的“投名状”入团申请书在全班宣读。但也是老苗,医院时,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在洛小乙自暴自弃又去旷课喝酒打架时,一个人去地摊和小酒馆里找,找到洛小乙,骂他是孬种是逃兵,洛小乙举起酒瓶子,顶着洛小乙,喊他砸啊,直到洛小乙把酒瓶砸到他自己头上,走出酒馆,跟着他回到学校,告别他的混混生涯。此时的老苗,演绎了什么叫“教师的血性”。也许现在,可能是按流程办事,旷课通知家长,打架斗殴劝退开除。
刘昊,从开学第一天就倒腾着卖东西,直到有一天在外面与别人抢地盘卖东西打架被送到派出所,苗老师来接他,在路边小摊给他买面吃,他才说自己有脑垂体瘤,需要钱去大城市看病。老苗又给刘昊要了一碗面就走了。然后是全班募捐,还有老苗默默地寄去了自己整月的工资和重要的复习资料。高三时一向凶狠的老苗会给每个学生桌上放上巧克力,也会叫上学生在自己家吃饭。也许,原因就是这原则上决不妥协的血性和内里不变的爱心。
电影的结局太过伤感,也许没必要,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桌子上总是摆满了“杯具”。
做一个老师,其实,用“血性”这个词大可不必,但还是要对学生有原则,不姑息;有爱心,不放弃,同时,也要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虽然王海替洛小乙写的入团申请书是不行的,但我还是很喜欢的。放到这里,奇文共赏。
入团申请书
敬爱的团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高中岁月催。我,洛小乙,一介草莽,但自认平生光明磊落,侠肝义胆,笑看风云。如今,迷途知返,浪子回头,若得组织赏识,小乙定当结草衔环,生死相报。今在此歃血为誓:平生不入共青团,纵是英雄也枉然!
申请人:洛小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