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房地产中介的狂拽自白
“还未过户房子已涨30万”、“房东一天跳价三次”,每当瞟到这样的新闻标题,我总忍不住偷偷发笑。有人嚷嚷眼下是房产盛世,有人吵吵是房产乱世,但对于身为房产中介的我来说,嘿嘿,那都不是事!管他盛世还是乱世,都是我的幸事,乱世出英雄,天高任鸟飞。
作为一个房产中介,我当然有我的看家本领,用时髦点的话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首先是脸皮够厚。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锲而不舍地去搭讪,被挂断无妨,被呵斥也无畏,一百个一千个电话砸过去,还能砸不到一个真客户?其次要嘴巴能说,能将一套普普通通的房子说得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我就是有本事让买家觉得不买就会后悔一辈子。循循善诱口吐莲花,总会有信以为真的人铁了心地跟你,不是我吹,拦都拦不住。
蒙圈了吧?大可不必,其实咱这活“零门槛”。你想啊,不就是提供些公共信息,将一个要买房的和一个要卖房的人凑在一起,争取让两人看对眼了,再在买卖过程中提供一些看似高深实则照本宣科的指导,认识几个字,认识几条路即可,无关年龄、无关学历。
因为太多的人怕麻烦,图省事就会找我们,殊不知,这一偷懒,就是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中介费用,每每想到信息如此透明化的今天,还能利用这种低端的信息壁垒挣钱,梦里都能笑醒。
我,就是这么幸运!
既然信息尽在掌握,那么当然是一切我说了算,忽悠你没商量。有时候真的别怪我心黑,这也是迫于生存压力啊,你看着卖一套房几万块的中介费,实际上都是公司拿大头,作为最底层的中介,仅仅是拿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要知道,我们的收入可是直接跟一系列指标挂钩:带了多少客户,卖出多少房子,每一个数字都决定着这个月是做白领还是当民工。
不要抱怨我在网上挂出了低价房源,不要懊恼去现场看了完全两样的房子。就像我刚才说的,咱这工作门槛低,这年头,同行竞争那么惨烈,不靠虚假房源和标低价吸引眼球,哪个客户会来看房,连咨询电话都不会打一个,只能等着被饿死。那句话叫什么来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就是这么聪明!
一旦有客户上钩,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让他签署看房协议,最好还签个独家委代,这样就算他在其他中介那成交了,我也能去分一杯羹。当然,我的终极目标是拿下上下家各1%的中介费,这里头也有学问——第一步是鼓动双方先下定金签意向协议,这个协议一签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协议规定如有反悔定金不退,一般人谁不心疼付出去的钱,只能被牵着鼻子往下走;然后是签购房合同,合同一签就意味着中介费到手。至于房子是不是有问题,那我毫不关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资质,给你造假。钱不够,高息借给你。一切困难无非是让你多花钱的事,反正这钱又不是我掏。
有句话说,你能扛起多大的骂声,就会获得多大的掌声,但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掌声或许永远都是奢望。不过我可不会在意,相比掌声,金钱才是更实在的东西。我的眼里只希望出现房子一涨再涨,房东一跳再跳。
我,就是这么霸气!
也许会有人会问,你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倒黑白作乱市场,混得如此风生水起难道就没人来管吗?对不起,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公司虽然有章程,但在咱头眼里,这不顶用,指标才为王,谁把房子卖出去了谁就牛,谁赚的就多,公司都以结果论英雄,英雄么,谁还问出处?反正每个月,我的照片都能上“明星员工榜”。再说了,按照合同约定,中介只是提供居间服务,又不承担买卖风险,出了问题貌似也找不到我的头上。
至于行业主管部门,说实话,我也搞不清到底是房地局呢还是住建委?据说是后者。更听说,对于我们现在流行的高息贷款业务,该部门表态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已经在工作中 至于什么消保委约谈,那就更不当回事了,它又不主管我们,没看到,咱头不都没搭理它吗?
就是这么嚣张!怪我咯?
内容虽有些夸张,但的确暴露出,目前房地产中介所存在的问题。
小编在此总结了房地产中介的“五宗罪”:
1.电话骚扰
据《上海市房产中介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购买过房产中介服务的消费者遇到问题的比例高达84.8%。其中,71.1%的消费者表示遭遇过电话骚扰。
如果你没收到房产中介的电话骚扰,只能说明你连手机都没有。
2.虚假房源
有时在网上你能看到很多便宜又合适的房源,但是联系中介时,不是卖出去了,就是因为各种理由无法看房。
上海市消保委亲身体验的结果显示,20%的最新挂牌房源已经出售。房产中介人员公开说:“网上房源是假的”,“独家房源很少放在网上”。但是假房源吸引来的却是真买家,中介就这样勾搭上了客户。
3.虚假价格
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同一套房子,照片都类似,却出现了数个不同的价格。按照购房者惯常的心理,会挑一个较低的价格去电中介询问。
你低我也低,于是房子的价格越挂越低,离业主原本开出的价格越来越远。那么,中介对于购房者打来的电话是怎么应付的?行话叫“转盘”,通常的借口是:“这套房子刚刚卖掉,小区里还有一套类似的,不过业主挂的价格比较高,您要不要看看?”
4.无证人员依旧在岗
大城市中介数量激增,中介人员流动性也大,难免会碰到“不靠谱”的中介。“10个中介8个没有证。也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现象”。据某中介陈先生说,“大家也见怪不怪,觉得这就是个行业的潜规则。毕竟有证书的就那么几个人,你看看市面上这么多中介,那么多工作人员,怎么可能人人有证呢?”
5.隐瞒不利信息
这类不利的信息是指包括房源信息(违章建筑,房型,面积,产权性质、年限,抵押情况,质量,装修影响,学区房,户口),购房人资格(限购,税收,贷款额度)等。
这些问题,你曾经是否也遇到过?(来源:第一理财网,新闻晨报、每日经济新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