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步有约警惕ldquo肥rdq

目前,中国肥胖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达万之巨。同时,肥胖引发的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以及癌症等慢性病严重降低了国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内脏、血管、骨骼,还有心理健康等,都会受到肥胖的不良影响。

心脏:脂肪堆积→功能衰竭

肥胖会导致血液中堆积大量脂肪,增加循环血容量,加重心脏负荷。过度肥胖还会压迫心脏,使肥胖者大大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概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倍。

肝脏:脂肪肝→肝炎→肝癌肥胖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脂肪肝。脂肪肝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引发各种与肝脏功能退化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腹水,严重者甚至会罹患肝癌。肥胖的人肝脏老化非常明显,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常范围为:18.5~23.9)每增加10,肝脏的老化程度就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增加3.3年。肾脏:肾小球负担加重→肾病

肥胖者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数倍,会直接增加肾脏负担,使肾小球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引起肾病。

肺脏:肺功能降低→慢阻肺

肥胖者的胸壁堆积过多的脂肪,压迫胸廓并浸入呼吸肌中,会使胸廓的运动能力受限,肺功能严重下降,从而引发睡眠呼吸暂停、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法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腹型肥胖者肺功能损害概率高2倍。

大脑:大脑缺氧→老年痴呆

肥胖致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会引起大脑神经网络传输障碍,导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肥胖还会使脑血管中的血脂含量增高,降低大脑的血液供应量,造成脑部缺氧,引发脑中风等比较严重的脑部疾病。

胰腺: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肥胖的人几乎都合并有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加拿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男性比正常男性患糖尿病的概率高7倍,而女性更是高达12倍;过度肥胖的人,与正常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达40倍。

骨关节:关节压力大→骨关节炎

肥胖加快了关节软骨的蜕变和丢失,并刺激骨刺的形成,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研究显示,肥胖者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12%~43%,远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而在患有骨性关节炎的中年妇女中,65%可能是由肥胖引起。

血管:血管堵塞→心脑梗塞

血管出现脂肪沉积,进而发生堵塞,血流不畅,就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明显增高。按堵塞部位不同,可能出现:动脉堵塞→高血压;心脏缺血→冠心病,脑部缺血→脑梗塞;肾脏缺血→尿毒症等。

卵巢: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女性超重会影响其排卵期、受孕能力及胎儿早期发育,并且孕前女性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响正常排卵,造成不孕。

心理:身体肥胖→抑郁

肥胖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会造成性格孤僻、内向抑郁、缺乏自信心,同时,也会对婚姻、工作、家庭生活产生影响。

另外,目前已经明确多种癌症发病率可因肥胖而升高:子宫内膜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脑膜癌、胰腺癌、肠癌、胆囊癌、乳腺癌(绝经后)、卵巢癌、甲状腺癌。那么,肥胖的危害如此之多,我们如何有针对性的正确减肥呢?首先就得搞清楚,你属于哪种肥胖?

浮肿型肥胖

也称水肿型肥胖,表现为:用手指按压身体肥胖部位,被按压处会凹下去,或者出现凹凸不平,稍后恢复原状。

此类型人群一般爱吃辛辣、浓味的食物,体型看上去较臃肿。他们的小腿较粗,肉很软,摸起来犹如水袋,特别是经常穿高跟鞋或长时间站立的人群,最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建议:此类型的人,可通过坚持运动来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避免食用过咸、过辣的食物,特别是晚上。

肌肉型肥胖

表现为:肌肉比较发达、腰背厚实、四肢粗壮。

他们一般曾有长期大量运动的习惯,却突然停止运动,而热量摄入未减少,导致脂肪增长。这类肥胖者虽看上去肌肉发达,但脂肪比例也着实不低。

建议:切莫进行高强度的器械运动,可进行适量有氧运动,让肌肉能够得到完全放松,回到正常的肌肉与脂肪的形态。

脂肪型肥胖

表现为:爱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并且怕热、易累。

他们稍微运动就会感觉累,并且容易出汗,全身的肉软软的,最明显的符号就是“大肚子”。一般是全身肥胖并且伴随肌肉松弛。这类肥胖者因喜欢吃主食、甜食和肉类,又很少运动才导致全身脂肪堆积过多。

建议: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坚持运动。

混合型肥胖

表现为:肥胖的部位基本在下半身,或胖得比较匀称。

混合型肥胖型是上面三种类型的综合,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家族遗传等。

建议: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

温馨提醒

“一胖百病生”,肥胖的危害不容小觑,要减少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甚至逆转这些并发症,管住嘴,迈开腿,积极有效减轻体重才是硬道理。

通讯员:刘玉婷

编辑:张梓瑶

湘潭交通执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gnengji.com/ctlby/8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