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发病率约30-50/10万/年,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脑出血大部分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小血管病变引起,其它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脑肿瘤等。常在气候变化、用力过猛、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病。
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有:基底节区、丘脑、脑室、脑叶、脑干及小脑。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
脑出血是破坏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好坏主要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少量脑出血一般选择保守治疗,当幕上脑出血≥30毫升,幕下脑出血≥10毫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了。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手术方法主要有:开颅清除血肿、血肿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脑室穿刺引流等。
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步骤
神经内镜技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核心技术之一,指借助内镜器械,通过人体的自然孔隙或微小手术通道完成,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给予患者最好的疗效。▲图示自上而下分别为:脑室工作镜、镜鞘(trocar)及鞘芯
只有内镜还不够,内镜下清除脑出血需要稳定的透明的进出通道,这就需要工作鞘来帮忙↓↓↓
实施脑出血内镜手术,首先要根据患者头部CT结合专业软件定位血肿的体表投影,标记头皮切口,然后入手术室,全麻状态下,只需切开4cm左右头皮,保留骨膜以备在硬膜严密缝合困难时协助修补;铣开一直径为2.5-3cm骨瓣;剪开硬膜,按照术前规划以穿刺器穿刺血肿中心,拔出内芯可见血性液流出提示穿刺成功,沿穿刺器导入透明工作鞘,具体如下图↓↓↓
以上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内镜下吸除血肿!见有活动性出血点要精细电凝止血,用时大约20分钟。
收尾工作:再次检查术区及穿刺道无活动性出血,撤出工作鞘,逐层关颅,手术结束!
看术后复查血肿清除良好,手术损伤小,切口小,手术操作时长仅需1.5小时左右(传统开颅清除脑出血操作时长约3-4小时),患者恢复快,是不是很神奇?
内镜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内镜可近距离直视病变部位,因此可获得比显微镜更广阔的视角,消除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无需像显微镜一样反复对焦,能够更清晰的呈现病变部位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使得手术操作更精细、更安全;
2、内镜细长的身形与小骨窗开颅、工作鞘是天作之合,在定位正确的前提下,应用内镜技术可大幅缩小开颅范围,头皮切口仅4-5公分,骨窗仅2.5-3公分,极大的减少了手术副损伤,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恢复更快。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比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患者死亡率、预后不良率、再出血率和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内镜手术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相比,患者死亡率、预后不良和再出血发生率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内镜手术血肿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较短,总体感染率更低。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缺点的技术,那么内镜技术的有哪些缺点呢?
劣势
1、神经内镜一般为硬质内镜,与腹腔镜等其他内镜相比,神经内镜不能应用多个孔道,而只能利用一个较小的入口进行操作,手术空间狭小,周围重要结构更多,对技术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这使得神经内镜技术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不容易短时间内掌握;
2、与显微镜下的三维图像不同,内镜所见为二维图像,景深差,尤其视野边缘会有轻度变形,称为鱼眼效应,需要长期地训练适应;内镜下眼手分离操作需要长期地训练才能得心应手;
3、对于神经内镜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把握需长期的经验积累。
▲鱼眼效应图示a肉眼下观察b内镜下视野边缘图像会有轻度变形
神经内镜治疗的历史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历史很长,年,美国医生Lespinasse就首次实施了神经内镜手术,但当时所用的内镜管径粗大,光学质量、照明和放大效果差,缺少内镜配套器械,所以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开展神经内镜的医生也不多。
20世纪60年代,显微神经外科出现,脑深部及颅底手术因此获得充足的照明和放大。神经内镜设备此时虽已研发出Hopkins柱状透镜系统(现代硬性内镜的基础),但显微神经外科很快发展并普及,神经内镜技术一度停滞不前。
后来,电子冷光源的应用和电子内镜研发成功,设备的进化再次促进了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型内镜技术开始在脑室脑池外科、颅底外科、脊柱外科等越来越多的开展。
20世纪80年代初,Auer等率先应用神经内镜辅助脑内血肿清除获得成功,开辟了脑出血治疗的新途径。神经内镜技术在我国是起自90年代末,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现代神经内镜还可与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等相结合,使内镜手术具备了定位准、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等优势。
我院内镜开展情况
我院自年开始率先在滨海新区开展神经内镜辅助脑出血清除术,目前已完成近百例手术,逐步形成了适合本科室情况的一整套治疗规范和流程。
当今手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手术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神经内镜不仅能帮助清除颅内出血,还能在更多复杂的疾病中大显身手。
我科近几年来多次派遣科内骨干外出学习神经解剖及神经内镜技术,苦练内功,持续引进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不断提高各种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救治能力和水平,以精湛的手术技术和满腔的热情服务滨海新区人民。
陈镭,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神经外科行政主任,研究生导师,世界神经外科协会联盟(WFNS)会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第一届颅脑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系教授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天津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临床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干细胞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科研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区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被SCI收入四篇,参予著书六部。
王亮,博士,神经外科行政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天津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病学组委员,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医院,师从赵元立教授,并作为带医院-北大国际神经外科病区跟随赵元立教授、王嵘教授、叶迅及陈晓霖主任工作学习三年,参与及完成手术余台,医院神经解剖教研室工作并组织多次解剖培训及血管吻合培训;并于.9-.8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行访问学习,师从Dr.Michael.Lawton进行临床手术观摩学习。于.1-.8师从佟小光医院进行颅脑解剖培训。硕士师医院张建宁教授。主持天津市课题1项,滨海新区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荣获年度“天津市赵以成优秀神经外科青年医师”三等奖。医院组织的“全球血管吻合比赛”获得优秀奖,多次参加全国“精益求精”青年手术比赛。目前可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烟雾病搭桥手术、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颅脑肿瘤切除术、内镜垂体瘤切除术、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各种急诊脑出血及外伤开颅或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等。
怀鹏,医学硕士,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师医院申长虹教授,医院佟小光教授举办的颅脑显微解剖培训班,,年分别参加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的神经内镜解剖训练班并顺利结业。完成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及功能手术约余例,从事颅脑外伤、脊柱手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颅底内镜肿瘤切除手术及脑血管病专业方向。目前为天津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外伤学组委员,天津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委员,参与完成天津市卫生局、滨海新区科技项目5项。
王维,医学博士,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颅脑肿瘤专家杨学军教授,后医院(医院)神经外科病区及神经科重症病区工作,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神经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被誉为“亚洲第一刀”的颅底脑干肿瘤专家张俊廷教授,年2月至年12月在首都医科医院学习,参与完成各种颅底脑干肿瘤手术余台,目前已熟练掌握各种入路神经内镜辅助脑出血清除术、脑干血肿清除术、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及颅脑肿瘤切除术等各种手术,参与完成颅底脑干肿瘤切除术、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各种手术,年7月参加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基地培训,年度全国“精益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全国十六强,年天津市首届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基本功大赛第二名,参与完成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1项,新技术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3篇。
你与神外世界
只差一个